对于定西市秦剧团青年演员苗丽来说,人生就是一个追求美、展现美并通过艰苦的努力走向成功的过程。
去年,在甘肃省第二届“红梅奖”大奖赛上,由苗丽饰演李慧娘的定西市秦剧团参赛剧目《杀生》,从众多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吸引了观众和评委们的眼睛。只见台上的李慧娘粉脸含悲,一袭白衣,手执红扇,口含火龙,瀑布般地喷向杀手的钢刀。随着剧情的变化,动作的腾挪闪展,李慧娘吹出的火龙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当最后一口长火伴着她的翻转在舞台上形成一个圆圆的火圈时,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便淹没了一切。
苗丽成功了,她的折子戏《杀生》终于以俊美清丽的扮相、洒脱优美的动作、圆润清脆的唱腔、高难度的吹火技巧捧回了第二届“红梅奖”一等奖。
1969年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的苗丽,从小就对秦腔情有独钟,七八岁时,因饰演《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和《红灯记》中的铁梅而唱红家乡。1986年,她考入原定西地区戏曲训练班,1988年调入定西地区秦剧团。20年来,在市秦剧团这个大熔炉中,苗丽把对秦腔艺术的一腔痴爱,化作对表演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演出了《孙尚香》《下河东》《游西湖》等10多本戏,尤以《杀生》《打焦赞》《挡马》三个精品折戏享誉陇上。1989年,《挡马》获定西地区第二届秦腔青年新秀表演赛一等奖,1991年《打焦赞》获陕西省秦腔青年演员表演赛二等奖,2000年《打焦赞》获全省第一届“红梅奖”三等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演好《杀生》中吹火这门秦腔绝技,苗丽整整苦练了两年。两年中,她几乎用完了定西、陇西城区几家药行的松香牗吹火用的树脂化工原料牘,又托人到天水、兰州等地采买。两年中,多少个白天黑夜,她口含松香,一次次地引火、吹火,松香落在口里,她忍着刺鼻的气味,吐出来,漱漱口,再来,喷出的火不小心烧了眉毛、头发,她擦把脸,接着练。无论严寒酷暑,在剧团的练功房里,总能见到苗丽口含火龙勤奋练功的身影。就这样,经过两年的日夜苦练,苗丽终于练就了一套变幻多姿的吹火绝技。
1996年,市上要举行一个晚会,给了苗丽一个展示刀技的任务,只有15天的准备时间。然而苗丽从未舞过刀。怎么办?一个字,练。苗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沉重的大刀在手背上翻转,手背上磨出了一个大青疙瘩,刀把不小心打在身上、脸上,打得她鼻青脸肿。滴水成冰的严冬,苗丽总是练得汗流浃背。经过15天的日夜苦练,苗丽终于能自如地挥舞大刀了。演出时,大刀在她的手中翻飞,刀光闪闪,呼呼生风,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只要观众认可和肯定,所有的苦都会变成最美好的记忆。”为了把好戏送到山区的老百姓家门口,苗丽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随团奔波在演出途中。一次在安定区宁远乡红堡子村演出时,天气奇冷,简陋的舞台上寒风凛冽,苗丽外着一袭白色戏装,冒着刺骨的寒风翩然登场,亮出了她的拿手好戏《杀生》,并十分到位地完成了吹火绝技。演出中她手脚冻麻木了,下来用热水一洗,十指钻心地疼。但听到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她的心中却涌起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既然选择了秦腔,也就无怨无悔。”苗丽这样描述自己秦腔表演生涯中的苦与乐。在秦腔表演艺术的道路上,苗丽耕耘着、收获着,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更高境界迈进。(王雨 朱红霞)
(摘自 《甘肃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