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讲究起独舞、群舞、形体身段,尽展清末旗人生活老礼儿

信报讯 北京的地方戏曲市场近年来并不怎么景气,但北京曲剧《正红旗下》却出人意料地火了一把。从2月1日起,由北京市曲剧团排演的《正红旗下》连演连满。观众看得眉飞色舞,剧团也赚得笑逐颜开。据悉,该剧将进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专场演出。 由孙宁、甄莹等主演的这出戏是由王新纪、李龙云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和李龙云的话剧剧本改编而成的,由北京人艺的名家大腕中与曲剧最有缘的顾威和曲剧团的张绍荣导演。首演后,这出戏的反响有些出乎该团领导和主创人员的意料,大多数观众都认为,《正红旗下》虽然平淡,但很深刻,对清末北京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描写得很有意思,也很深刻,是中国历史中最屈辱、最腐朽的那一页的一个局部缩影。对现在的北京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性,乃至思维方式等等,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北京曲剧团团长张春茂告诉记者,《正红旗下》能在演出中高潮一波又一波,关键在于这出戏较以往曲剧“新”。最大的新意是对歌舞的运用,用歌舞韵律来营造戏剧的气氛,体现人物的内心。戏里不仅有独舞、群舞,还有很多与音乐配合精彩到位的身段动作。如“洗三”中老白姥姥的出场,正翁的“票友歌”,大姐夫的“开鸽栏”,福海的“办满月”,大姐婆婆与姑母的打嘴仗、点烟锅等,这些能充分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戏,都是通过舞蹈、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来展示的,在过去的北京曲剧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张春茂说:“《正红旗下》是带有老舍自传体性质的作品,老舍夫人胡絜青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其中的父亲、母亲、姑姑、大姐、大姐夫、大姐公公、大姐婆婆、舅家的二哥福海,都有实际原型可查。老舍家中确有过其人,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大体相当。而这些人物都一一展现在了曲剧《正红旗下》里,清末旗人过小年、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等民俗风情也都历历再现。”
《正红旗下》是北京市曲剧团创演的第七部老舍作品,七部作品演红了一代又一代曲剧演员。此次甄莹在剧中扮演老舍的母亲——一位面对各种困难与无奈却仍坚强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中国妇女,使这个角色在刻画“母亲”的艺术画廊中成为极富个性魅力的一位“母亲”形象。甄莹将“母亲”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等品质十分形象又细腻地呈现在了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据悉,大学开学后,北京曲剧团还要把这出戏送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专场演出;并争取带着《正红旗下》和《茶馆》两出戏参加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