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孝敬赡养老人,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戏《安安送米》就是讲述东汉时地属广汉郡的孝泉古镇姜家“一门三孝”的故事。
2010年1月23日晚8点,也就是在农历腊月初九的这一天晚上,河南省曲剧团以一出颂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大戏《安安送米》,来为2009年做出的各项工作成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安安送米》讲的是东汉时期被荐为孝廉的姜诗和妻子庞三春孝敬老人、儿子安安孝敬母亲的故事。庞三春为治婆婆的眼疾,每天跑很远的路到江里担水为婆婆清洗病眼和煎药。并且为即将出嫁的小姑子尽心尽力赶制嫁妆。可是,生性刁钻的姜姑却在母亲面前挑拨离间,还在药内下毒陷害三春。姜母偏听偏信,逼儿姜诗休妻,将其赶出家门。三春满腔冤屈无处申诉,走投无路,欲跳江轻生,被小尼姑救后无奈入白云庵栖身。三年后,安安长大,得知母亲尚在人世。安安思母心切,每日减少饭量忍饥挨饿积攒粮食,数月后冒着风雪径自寻母,将米送给母亲。探母返回后,安安跪在奶奶膝前,含泪为母亲求情,又把母亲将陪嫁的金簪交给爹爹变卖为奶奶抓药买米的事情说了出来。陈氏在得知真相后,带着知错悔改的秋姑到白云庵跪求三春原谅。一番言语后合家团圆,皆大欢喜。
在排这部戏初期,省曲剧团领导班子继续按照“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丰富演出剧目”为主要目的,大胆启用年轻人。《安安送米》一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只有五位,加上两个小尼姑全场戏才七位演员。剧中的一号角色“庞三春”由曲剧大师张新芳的亲授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青年曲剧表演艺术家方素珍饰演;刚进团一年有余、19岁的小演员李媛媛此次委以重任,饰演主角“安安”;心如毒蝎的恶小姑“秋姑”由刚刚在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花”河南赛区中获得金奖的青年演员方方饰演;婆婆“陈氏”由优秀青年演员、曾在省级大赛中几次获奖的优秀青年演员陈密林饰演;做为优秀艺术人才刚从山西垣曲引进来的二级演员张转社饰演剧中的丈夫“姜诗”。导演仍由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戏毕业、曾在08年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中获得“文华导演奖”的买建国担纲;音乐改编和配器由著名作曲家方可杰先生的学生赵红梅、闫新建担任,闫新建、赵红梅在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中获得“文华音乐奖”,并在09年河南省第二届县(区)级暨民营文艺团体戏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由渑池县曲剧团演出的《大山的女儿》中担任作曲和配器,并且也获得了“音乐创作奖”。乐队中的司鼓和曲胡则启用曲剧班毕业进团一年多和一个多月的两个青年学生担任。
在演出中,整个舞台上呈现出一片崭新的面貌。饰演“安安”的小媛媛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中她的戏份仅次于方素珍扮演的“庞三春”。三四板大段大段的唱腔、风雪中的利落身段,显示出了这个刚进团小学员的扎实功底,委婉凄楚的唱腔把失去母爱、受尽折磨的孩子内心的苦酸较好地表现了出来,观众的掌声就是给她最好的评价。饰演“秋姑”的方方、饰演“陈氏”的陈密林以及饰演“姜诗”的张转社在剧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乐队的两位新手也能较好地掌控大局,虽说节奏等方面还有欠缺,但总体来说没有辜负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完成了领奏任务,这对今后的成长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方素珍在整场戏中的展示,表现出了一个多次在全国获得过大奖的青年曲剧表演艺术家的良好风范,她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她的每一段唱,都能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在被小姑陷害,婆婆逼自尽之时,对丈夫长达三十多句的哭诉让台下的观众唏嘘不止……
当晚的演出,省曲剧团的小剧场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都站满了热情的观众。著名戏剧评论家荆桦,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著名剧作家孟华、孔凡燕、姚金城、杨守林,青年曲剧表演艺术家刘爱云等众多艺术名流前来观看,从他们不断地鼓掌和不时地抹泪的举动中就可以看出对《安安送米》一剧的认可。
团长郑书刚介绍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演职员团结一致,顺利的完成了全年的演出任务。今天,我们以演出《安安送米》这样的方式来感谢多年来一直关注河南省曲剧团的各界人士。另外,我们排《安安送米》,不仅是它花钱少、用人少以及锻炼和培养新人的缘故。主要还是这部戏中传达出的德、孝、善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团不仅要常演、多演出类似题材的《酷情》、《卷席筒》等戏。以后还要多排演如《清风亭》等歌颂我国传统美德的剧目,让这样的剧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警醒感化当代年轻人,启迪教育新一代。让他们明白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份,尊老爱幼是全人类的基本修养,用我们的特殊的方法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