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平

她是曲剧舞台上的王宝钏、叶晓梅,她又是豫剧舞台上的崔莺莺、银环,她是“河南曲剧十大名旦”、河南曲剧南阳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她参演了百余个大小剧目,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

从艺47年,戏曲早已与她的生活融为一体,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演绎着精彩的艺术人生。

7月2日夜,年仅59岁的曲剧表演艺术家王杰因病去世,让热爱她的观众惋惜、唏嘘不已。

12岁从艺,艺术才华出众

生于1957年的王杰,12岁即进入方城县豫剧团,主工“花旦”、“青衣”。她的唱腔音色明亮,柔和圆润,韵味无穷;她的扮相端庄俊秀,表演洒脱奔放,声情并茂,风格独特;她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她在方城县豫剧团和南阳市豫剧团期间即闻名河南戏曲界,在《朝阳沟》、《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秦香莲》等诸多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被省内外艺术权威赞誉为“可塑性极强的优秀演员”。1982年,她与豫剧名家谷秀荣联袂出演《西厢记》,饰演崔莺莺,由河南电视台拍摄为电视戏曲片,剧照被制作成年画在全国发行。

因其出众的艺术才华和成就,1996年,王杰调入南阳市曲剧团。走上曲剧的舞台,“文武兼备”的王杰愈加光彩夺目,她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在舞台上尽情地演绎各色人物,品尝着塑造人物被观众认可带来的快乐。她先后在传统曲剧连本戏《王宝钏》中饰演王宝钏,在现代戏《惊蛰》中饰演大嫂,在现代戏《儿女传奇》中饰演叶晓梅等,多次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戏剧大赛并获得众多奖项——曾荣获“香玉杯”艺术奖,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全国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南阳市第一届至第四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是南阳市唯一一名获得“四连冠”殊荣的演员。

47年,坚守舞台绘就艺术人生

从少年时代走上戏曲之路,从豫剧再到曲剧,王杰穿越严寒酷暑,一路坚守戏曲之梦。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戏曲院团仿佛在一夜之间便风雨飘摇、光环不再。在商业化、市场化的前提下,个人的付出与回报不能成正比,戏曲演员们面临着各种诱惑,要坚守下来需要毅力,也要耐得住寂寞。

因对戏曲的热爱,王杰坚持下来了。

戏曲不景气,剧团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乡下演出。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南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王杰不要特殊照顾,带着行李,和年轻演员们一起上山下乡。她吃苦在前,干活在前,与年轻演员们一起搬戏箱,拿东西,睡过麦秸堆,吃的是稀面条,一场戏挣不到10元钱。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对待艺术依然是精益求精,并要求青年演员严格要求自己,沉下心刻苦练功。看到有演员唱得不到位,表演上有欠缺,她都会一一指出来并反复示范。

2006年,王杰获“河南曲剧十大名旦”称号,成为河南曲剧南阳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退休后的王杰依然十分关心曲剧的发展,她经常说,戏曲是国粹,是中华文化珍贵的组成部分,要传承,要发展,培养青年演员是当务之急,这一问题解决了,才有望使戏曲传承有序,推陈出新。

今天的南阳曲剧艺术中心,正实践着她的愿望。

2013年,中心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一起,定向招录了20名优秀学员进行为期5年的学习,如今已过去三个年头。当下,艺术中心演员以老一辈艺术家为顾问,以郝士强、史雪沛、张明云、杜秋霞、齐红宾等为主力,以优秀青年演员符龙、陈大爽、李小雨、娄俊娜、郭淑一等为重点培养对象,以在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学习的委培生为后备力量,梯队形人才建设格局已经形成。 这些,对王杰来说,应该是最好的纪念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