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专家为北京曲剧把脉

北京曲剧是具有浓郁京味的一个剧种,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目前正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在日前的“北京曲剧经典剧目展演论坛”上,20余位戏剧戏曲专家齐聚一堂,从编剧、导演、作曲、表演、舞美、剧种风格以及与北京文化的渊源等方面为北京曲剧“把脉开方”。

王翔认为,在皇城文化、胡同肌理、四合院风貌消失殆尽的今天,北京曲剧更具有北京文化的范式,要使曲剧成为边缘的主流文化,老北京文化将是曲剧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要把北京曲剧变成让北京人骄傲的剧种。北京人艺名导演顾威强调,北京曲剧团是唯一一个只用北京话演出的剧团,北京曲剧就是北京文化的形象代言。

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张帆在回忆老一辈曲剧演员曾经到人艺学斯坦尼的同时,对青年演员提出尖锐的批评,“青年演员的功力亟待提高,不客气的说,有个别人的调儿不太准。”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提出,人才的技术结构和艺术观念决定了剧种的发展,从演出季的表现看,青年演员的发音还要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否则就会走味儿。赵景勃认为,和老演员相比,青年演员缺乏神韵,抬手不见相,于是之曾说,眼睛、手势、脚步,是演员最活跃的三个要素。

文艺评论家解玺璋则提醒,保留曲剧特征很重要。他看过演出季的五个戏,感觉到曲剧“脱离曲艺进入剧的冲动”,“曲剧有被别的戏曲样式同化的危险。如果向歌剧方向发展,对曲剧是一个很大的伤害。”解玺璋强调,曲艺才是曲剧的灵魂,正如老舍多年前对曲剧特征的描述,“它是戏曲化了的曲艺,不是半话剧半戏剧的文明戏”。解玺璋认为,曲艺作为说唱艺术,要且说且唱,且唱且说,但在现在的曲剧里被忽略了,“说”变成了道白。曲艺的“说”应该是有韵的,不是一般话剧里无韵的,类似美国音乐剧中的歌舞融为一体,曲剧的歌和唱也应融为一体,《茶馆》的开场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跟其他剧种相比,曲剧更清新动人。音乐很美,不是咋咋呼呼的。曲剧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音乐语言和表演语言,它的人物不是穆桂英那种类型的,而是像阿庆嫂、像指导员,沉着冷静、娓娓道来。”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说。

(摘自 《东方早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