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上读到了周桓先生给"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提意见的文章,尽管这都是见仁见智,我也并非完全是与他持有同一观点,而却被他的这种为人正直、对振兴京剧执著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我与周桓相识乃是典型的以文会友。那是去年我兼任山东《老年生活报》副刊主编时,他来过几篇京剧稿子,内中还附有短信。其间,我也多次与他通长途电话相互问长问短,但彼此倒一直未能谋面。后来又从李万春的夫人李砚秀和著名小生刘雪涛处得知,周桓是他们的邻居。于是,我今年三月来北京出差,特地登门对周桓进行了专访。

现年72岁的周桓,憨厚朴实,不善言谈。他是1949年参军,后转业到地方成了京剧工作者。1959年到1963年,他被分配到荀剧团,先后给荀慧生整理改编了《金玉奴》、《荀灌娘》、《霍小玉》等多出荀派剧目,并整理出版了《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艺术散论》等书。后来就一直在北京京剧院工作,自己还创作或改编了一些现代戏和古装戏。近年来,他还出版了《魏喜奎传》、《叶盛兰传》、《菊海竞渡--李万春艺术回忆录》。他给我的名片就注明自己是"剧作、剧评"。交谈时,我在环顾他的家后感到,他是独居。再又发觉墙上有幅四周镶着黑边的大黑白照片,这位女子既漂亮又面熟。冒昧一问,原来这正是他的亡妻、鼎鼎大名的曲艺家魏喜奎。如今周桓的起居就全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确实大不易啊! 他告诉我,1966年"文革"初期魏喜奎就遭到严重迫害,他俩成了患难之交,两颗遭受过离婚痛苦的心便连结在一起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我们的话题就很自然地转到了魏喜奎。这时,周桓的话语也不由自主的多了起来。他说:"在过去的一个很长阶段里,魏喜奎的名字与奉调大鼓、北京曲剧成了同义语。因为奉调大鼓是她在唐山大鼓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于40年代末创成的;而北京曲剧则是在50年代初,由她与几位曲艺家用单弦牌子曲为基调,采取拆唱八角鼓的形式,并在老舍和马少波的帮助下创出来的,曲剧这个名字还是老舍起的呢!曲剧的诞生,先后得到了周恩来、毛泽东、彭真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她主演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曾轰动一时。也正是由于这出戏,"文革"一开始就被打成"大毒草",魏喜奎自然难逃厄运,曲剧这个新剧种惨遭摧残……"

今年,他为了纪念魏喜奎诞辰75周年,自己准备拿出四万元来筹办这个活动。前不久,他还掏出一万五千元,参与举办了纪念李万春的活动。周桓就是这么个正直、执著的好人…… (2001.05.18)

吕铭康:青岛市少年宫儿童文学编辑室主任兼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京剧节目主持人
青岛市少年宫 儿童文学编辑部 ( 邮266012)

评委打分失公允·电视台老王卖苦瓜(周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