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转企改制大会在京举行,标志着首都文化体制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三家艺术院团全体职工到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改制后,每家院团将获得政府注资5000万元,用于扶持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和场地建设。
分别注资5000万元
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半个世纪以来,这三家院团创作演出了《秦香莲》《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王宝钏》《龙须沟》等一大批艺术精湛、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涌现出小白玉霜、新凤霞等深受观众爱戴的艺术家,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政策、资源、科技、人才、场地扶持,为这三家文艺院团分别注资5000万元,鼓励它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决策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文艺创作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积极采取项目制运作模式,努力推出一批带动性强、效益好的重点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思路走向市场。据了解,三家院团最近推出了大型现代评剧《银杏庄》、河北梆子《前门前》和曲剧《村官》。
更名为艺术中心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出席会议并讲话,宣布三家院团更名为中国评剧艺术中心、北京市河北梆子艺术中心和北京市曲剧艺术中心。他指出,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三家改制院团要充分发挥改制文艺院团市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探索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大家;要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精品意识、人才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创的、北京的、当代的精品力作。
现场,年近七旬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代表艺术家上台发言,她称对生活工作了50余载的院团获得“新生”十分期待。她说:“我曾经对转企改制抱有疑虑,担心政府不管了,传统曲艺难以发展,但后来看到一些其他院团转企后更具活力,年轻人的创作积极性更高了,心里一下就敞亮了。”(记者 吕莉红)
(摘自 《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