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沉重的人在沉重中崛起,看痛苦的人在痛苦中飞扬。——戏迷评张新芳曲剧《陈三两》

缘起

不管是曲剧还是豫剧,河北梆子还是京剧,晋剧还是越剧,《陈三两》都是一部重量级的剧目。

自小就跟着祖母看题记中提到的河南张新芳主演的曲剧《陈三两》,小小年纪就觉得偏偏这出戏唱得人浑身筋骨舒服,越是长大,越是想听听了。听得多了,越发觉得有味道,就想考据一下《陈三两》——这部被广为移植的名剧——其源流究竟在哪里。

历史

非常自豪!据记载,现存各个剧中的《陈三两》,其原始出处都是曲剧张新芳主演的版本。考证如下:

名剧《陈三两》,原名《陈三两爬堂》,20世纪50年代初,张新芳就已经在开封永安舞台演出本剧了,有资料称,张新芳早在1947年就开始演出本剧了。

1956年、1959年,张新芳《陈三两爬堂》在河南省首届、第二届戏曲观摩大会上均获一等奖;

1959年,开封市曲剧团张新芳主演的曲剧《陈三两》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再创作,制成电影艺术片(黑白),1960年5月向全国发行放映;

目前流传较广的两个版本是张新芳调到河南省曲剧团之后录制的两个彩色版本。其一是1984年版,被戏迷称为“最经典版本”,其二是1997年7月的版本,流传最广,也不错,但可以看出,剧中的“陈三两”面皮已经开始松弛了。

移植

豫剧崔兰田是最早移植《陈三两爬堂》的,自此,豫剧《陈三两爬堂》成为了崔派“四大悲剧”之一。

1959年,京剧李世济根据豫剧、曲剧版本移植。

河北梆子版的《陈三两》由名家张惠云主演,据她亲口所说,是根据河南曲剧移植。当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成了河北梆子的经典剧目。具体时间待考。

1983年,上海越剧院根据河北梆子版本移植为越剧《陈三两爬堂》(《花中君子》、《陈三两》)。(吕瑞英、赵志刚主演)

2003年孙毓敏根据河北梆子版本,移植为京剧荀派《陈三两爬堂》。

这样一捋,上游下游就清楚了。但是没有那么简单。

追根

若是再追问一句,曲剧版的《陈三两爬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移植?自编?改编?原创?又要费一番考究了。

曲剧版本的《陈三两爬堂》是张新芳在开封演出时形成的,资料显示,该剧原系民间说唱本,原开封市曲剧团搜集不同地区传唱的四种脚本,由霍林取长补短进行改编,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献演。后来,《陈三两》成为张新芳代表作,可以说,本剧用了她一辈子来打磨。

如此看来,曲剧《陈三两》中有三方创作的内容:其一是民间说唱本,占的分量与应最大;其二是开封市曲剧团对剧本的改编,其占的分量容与价值下文探讨;其三是张新芳一生对剧目的打磨。其价值比肩老唱本本身,也容下文探讨。

究底

如果不嫌噜苏,再追问一句,这民间唱本又是什么唱本呢?这里的考究就更费工夫了。

《陈三两》对于曲剧的意义远远大过其移植剧目对于其剧种的意义。曲剧《陈三两》是一座里程碑!而具有同样意义的就要数河南四平调的《陈三两爬堂》了。

四平调是流传于河南、鲁西南、苏北、皖北的一个剧种,很有基础!确实非常好听!其起源是苏北花鼓(豫东花鼓、砀山花鼓),经过改革被搬上舞台也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

资料显示,《陈三两爬堂》是四平调的“原花鼓剧目”,至少在1946年就作为实验剧目演出过了,并不晚于曲剧的相关记载。

要说《陈三两爬堂》对于四平调的地位吗?1950年,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挂牌成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四平调剧团了——其排演的第一出大戏就是《陈三两爬堂》主演邹爱琴。

1956年,四平调邹爱琴《陈三两爬堂》同曲剧版的一同获得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一等奖。

该剧使四平调名震中原,说“一个剧目振兴了一个剧种”一点也不为过。同样是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此说来,众多剧种的《陈三两》中,只有这区区四平调的没有移植曲剧本的了。

探源

终于到了揭示真相的时候了。铺垫了这么多,这次到是容易了。

很容易就可以推断,那曲剧版《陈三两爬堂》源出的“民间唱本”很有可能就是流传到豫东的花鼓唱本。理由一一列举:

1、开封地处豫东,四平调的来源“苏北花鼓”流传于包括豫东在内的苏鲁豫皖地区,开封旧时又是省会、水陆码头,戏曲曲艺繁荣,是艺人们云集交流之处。花鼓剧本流传到这里是很合理的,何况开封曲剧团有有意搜集呢?

2、资料载:开封流传有“鼓子词”,也对曲剧的形成与发展注入了营养,开封鼓子词等于东本地曲艺,很有可能先交流了花鼓的剧本——这种交流或许很早、很频繁——再有曲剧剧本的搜集创作。

3、曲剧版中陈三两常称“三两”,说“陈奎”“陶哥儿”则加很明显的儿化音,仿佛就是同村的事情,这一现象在其他剧种中没有,剧中故事发生在沧州,陈三两是山东临清人,离豫东也更近。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只有看过才能发表了。

比较研究

我看过四平调、曲剧、豫剧、河北梆子、京剧、越剧版本的《陈三两》,四平调版本的是最晚看的,看之前,我认为曲剧版本的故事性最强、最完整,看过四平调版本的我就完全不这么认为了。

从故事本身的情节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四平调《陈三两爬堂》其故事性最强,故事最完整,看过之后,感觉情节也最合理。单拿曲剧版本的比较起来,举例来说,

其一,四平调版本最长,有三场,其余都是一场;

再比如陈奎的乳名叫“陈六斤”,曲剧版本的提到了,四平调版的则说出了来头,而其余剧种的则提都没提。

多说一句,“陈奎家住陕西延安城”是曲剧、四平调版本公认的,张惠云河北梆子版本说陈奎原籍“邯郸郡”应该也是一种“移植”吧,但是“陈三两”这一故事历史上似乎是有的,为什么?他的家乡山东临清都在声称了,呵呵。

可以推断,由于曲剧版本目前保存下来的都是电视录像的,有一点戏曲知识的人都知道,搭台唱戏很少有这么短的,曲剧《陈三两》最早一定不是这样短的,1950年开封市曲剧团对四个版本“民间唱本”的“改编”我想如今看来,是有时代局限的。当时剧团引进的文人,更有倾向受到时代的影响与束缚。

从语言来看,之前我同样认为,曲剧《陈三两》中的语言(戏文)是各种版本中最有营养、最丰富、最生动的。同时这种优秀的语言在其他曲剧剧目中很少见到,可见其受惠的民间唱本营养之丰富。而当你看过四平调《陈三两爬堂》之后,你一定会认为四平调版的语言是第一!其语言之丰富、生动、表现力令我叹为观止!你只能看得出曲剧学习她的证据,找不出她有学习曲剧该剧的必要。

这是其一,其二,四平调版的语言更有知识性!如公堂之上的程序、衙皂们的专有名词……都是曲剧版所不及的。自此,我开始认为,编创戏曲剧本同创作历史小说一样,是要大量占有边角的历史知识、杂学知识的。

从“戏理”来看,四平调版比曲剧版更同“戏理”。可以举几个例子:

曲剧出场时店主魏朋在先,他如同导火索,击鼓升堂李凤鸣才出来上趟,而四平调版则是李凤鸣先出,还有四句定场诗。李凤鸣是男主角,他应该分量更重,依据戏理,四平调版更好;

曲剧版中,陈奎同陈三两的结识是他讨饭来到富春院,而四平调版的是陈奎背货箱买绒线来到富春院,我觉得后者更合理,也更浪漫!

当听说陈三两是陈奎“师傅姐姐”的时候,曲剧版的李凤鸣虽然表现出害怕,但是还坐在堂上,而四平调版的李凤鸣则吓得让三两坐下,自己下跪忙称“官姑”。

……例子还有很多,不用说四平调版分了三场,其故事当然铺陈的充分,人物更加丰满、合理合情。总之,就是当你怀着比较之心看四平调版时,你就会时时感到“原来如此”而又“理当如此”。

比较欣赏

那就品品各个角色吧。

先说陈三两。曲剧版中的陈三两有更多的悲苦之情,更多的让人感觉世态炎凉、人生苦多。这或许跟曲剧的特点与张新芳的个人风格有关。张新芳老师小时受苦,曲剧《陈三两》经过她的一生,被打磨成了观众心目中的一出不折不扣的“苦戏”“能把人心唱碎”。

而四平调版的三两悲苦意味则淡的很多,可以说残而不悲。举例来讲,四平调中三两被打了耳光、还用了拶子昏死过去,李凤鸣下令“冷水灌顶,服用朱砂”,之后的三两则是趴倒在堂上渐渐起来,还表现了手指“血淋淋”。而曲剧版的只有拶,还是没有让人看到,远没有侮辱性的“打嘴巴”,也没有表现那样的惨状。不仅如此,剧中还时而有欢快的地方,尤其是“小陈奎辞别了恩父恩母离了门”一段,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婉转动听!

还有一例,四平调版的陈三两是看到卖线的货郎陈奎“多稳重”而主动提出“结拜个姐弟你尊不尊”,之后才赠他银子。而曲剧版的陈三两,是看陈奎讨饭可怜赠他银子,又看他有心买书,是个“奇儿男”才决定收他为徒。总之,四平调版的陈三两更可爱!更有人情味!有点像个豫东大姐了,呵呵。

再说李凤鸣。刚才说过,曲剧版李凤鸣的出场安排违了戏理,而总体来说,曲剧版的李凤鸣像是个新上任的胆小、有点窝囊的官;而四平调中的李凤鸣则是饱满多了,他有了官威,让你觉得他不是一时坏,一时受了官场污染,而是坏到家了,更彻底的表现了封建社会官场的性质——大染缸——一坏坏到底!

上场的定场诗一来衬托了官威,二来是个讽刺,来表现他已在官场中坏到了底。包括他前倨后恭等情节都可以表现。

魏朋呢?感觉曲剧版的占的戏份多了点,而四平调的刚好,滑稽,有丑角的味道。

四平调版《陈三两爬堂》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可以看得出本剧有粗糙的地方,演员的演技到底是不如省级剧团的。

结语

先强烈地推荐一下四平调版《陈三两爬堂》。有人说河南的豫剧像是大丈夫,曲剧相比而言有女性阴柔之美,豫剧是丈夫,曲剧则是媳妇——如同陕西,秦腔是丈夫,眉户是媳妇——如此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戏曲大餐营养均衡丰富!而四平调呢?姑且比作二老婆,不会引起非议吧?呵呵

戏曲世界真是博大!我为有幸看到这么好的戏而高兴!这么多年来,出了这么多的戏,而好戏还是那么几出!就拿曲剧来说,在我眼中,没有能超越《陈三两》的,而单说语言上,管他什么大作家、大编剧写得剧本,同样也没有能比肩《陈三两》这个来自“民间唱本”的剧目的。四平调版的就更比不了了。这些东西来自本乡本土,来自老百姓的口中。

我倒希望,自己能汲取这些营养,能创作出这样好的剧目!最后,禁不住想要附录一段四平调《陈三两爬堂》中一段经典唱词。值得说的是,各种版本的《陈三两》唱词有的都大同小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更是相似,曲剧版本比他们都丰富,有些唱段他们都没有,但四平调都有对应的,以下这段内容则是包括曲剧在内的各种版本的《陈三两》都没有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