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界的高寿艺人当数刘卫生。他生于1919年,如今步履稳健,精神矍铄,就是耳朵有点儿背。2009年,在河南戏剧名家排行榜颁奖盛典上,我市有三位老艺术家获特别荣誉奖,九旬老人刘卫生亲临会场,领了证书。
刘卫生是曲剧名旦,关于他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洛阳南郊潘村人,一说是安徽人。关于他的艺名,曲剧史家李振山写作“卫生娃”,洛阳老城人念作“卫生丸”。我倾向于“卫生娃”,因为女孩可称“娇娃”,扮相娇媚的旦角亦可称“娃”,譬如汝阳曲剧名旦李九常,就被称为“仙家娃”。
我对刘先生深怀敬意,他是曲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骨干成员,名气很大,“粉丝”甚多。当年老城民主街口有一家河南旅社,老板吴文进喜欢曲子,视刘卫生如家人,刘卫生、王振东等艺人经常出入河南旅社,在此间排练、吃夜饭、休息。吴老板发现刘卫生非常敬业,为练好旦角身段,常跑到龙门石窟,观察飞天雕像的造型。
刘卫生幼年困顿,是伯父照看着他,供他读书。伯父也不富裕,只是一个铁匠。大冷的天,伯父在火星四溅的铁匠铺打铁,汗流满面,似过夏天;然后又踩着冷冽的月光回家,与他合盖一条露着棉絮的被子,一日经寒暑,苦楚不堪言。懂事的刘卫生不忍花钱念书,但伯父说:“你这孩子,不识字将来咋办?”硬是让他念到中学。
他喜欢曲子,很有天分,玩友此前没听他唱过,但听他一唱都纳闷了:“这孩子唱得咋恁美啊!”大家都说他是好苗子,于是撺掇他伯父:“让孩子学戏吧!他是块好料!”
伯父不允,说:“小孩子一旦学戏,就会染上戏班子习气,嬉笑玩闹,或吸大烟,或去赌博,会把人毁掉的!”刘卫生说:“伯父您放心!我保证不游手好闲!我只是喜欢这个(指曲子),若是谁家有事(红白事),我就去帮帮忙(演唱)。您就答应我,让我学戏吧!”
伯父通情达理,最终答应了。刘卫生果真洁身自好,旧梨园的恶习一样都不沾染。他练功炼体魄,健康又精神,始终没有违背当初的承诺。他所居住的潘村赌风甚炽,村人为抵制赌博,专门开办了小调曲子教场,类似今日的培训班,旨在把大家往文明方向引导,他在这个村里开始了音乐启蒙,曲子曲牌中的满舟、剪剪花、银扭丝等,他唱得中规中矩,还参与了《蓝桥会》、《小姑贤》等旦角戏的演出。
13岁时,刘卫生已经小有名气,引起了“三朱”(早期著名曲剧演员朱天水、朱六来、朱双奇)曲子班的注意,对方经常邀请他来参演,有一次,他演《蓝桥会》,一日内被连点三次,一时轰动,为人乐道。
他演的《小姑恶》也很有名气。这出戏是曲剧《小姑贤》的姊妹篇,《小姑贤》说的是小姑如何贤惠,如何掩护嫂嫂不受婆婆的刁难,《小姑恶》却是表现小姑和恶婆婆串通一气,对嫂嫂百般刁难。刘卫生演《小姑恶》时,导演交代说:你要把“小姑”表现得恶毒一些!怎么表现呢?他就打听谁家有恶闺女,悄悄去观察她怎样发脾气,怎样甩手走路,怎样叉腰骂人,把姿势和表情都搬到舞台上,结果惟妙惟肖,台下喝彩不断,都说他把人物演活了。
演员都会遇到变声期,他在这个阶段,嗓子发不出音,很着急,听说对着尿坑练习能度过此关,他就对着尿坑练习。凉凉秋风里,飘飘雪花中,他都坚持练习,但还是不行,最后还是自己琢磨出一套办法,一字一句,铁杵磨针,终得字正腔圆,艰难闯过一关。
他爱钻研,善借鉴,能把其他剧种的好东西融入曲剧里,无论声腔、身段,他都一一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发现梆子戏中,旦角的裙子虽已遮住脚,但走圆场时身姿平稳,举手投足,眉眼传情,都是美的,就去问人家诀窍。人家不乐意传授,他就双手各端一碗水,把步子走稳了,把两碗水端平了,最后旋转如风,竟能不洒一滴水出碗。他塑造的旦角形象,走动时如风拂柳,静默时美如处子,顾盼间委婉多情,化妆后比梅兰芳还漂亮,被誉为“洛阳的梅兰芳”。
1938年朱六来的搭档朱天水死后,他成为朱六来的新搭档;1945年前后,他参加曲剧反禁演活动,解放后积极参加曲剧改革,历任洛阳农民曲剧社社长、洛阳市曲剧团副团长等职。他的拿手好戏是《小观灯》、《小姑恶》、《潘金莲剪衣》、《蓝桥会》、《苏三爬堂》、《柜中缘》、《屈原》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