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和石头记相约登门拜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牛长鑫老师。
一进门,牛老师就热情的把我们邀请进书房,朴实无华的书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书画家为牛老师画的国画及对联,画是《武家坡》中薛平贵的扮相,潇洒飘逸、神态逼真。对联好像是:“书藏真元神气壮、韵合板式声绕梁。”曲牌《书韵》巧妙藏头,其构思值得称道。
对于这样一位梨园名宿,一开始心情还是颇为忐忑的,但一经交谈,牛老师平实谦虚的神态马上使气氛亲切起来。谈起自己的学戏经历,牛老师说自己的父亲牛润芝老先生是南阳曲剧早期艺人,曾在方城任警长,谙习大调曲子,后家道败落,一度行乞为生,才让牛老师学唱曲子,以为将来谋生之技。解放后,方城成立曲剧团,老先生被聘为教师,1951年长鑫老师九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该剧团,并在两个月后第一次登台,唱的是《落魂庄》中的花荣,只有几句戏,却赢得满场喝彩。从此而一发不可收,直至成为南阳曲剧的领军人物。
牛老师初学文武小生,跟一位原唱京剧的花脸艺人学练基本功,先生说这对自己后来的发展不无裨益,戏班里虽然红脸(须生)、闺门旦终掌大旗,但男演员如果没有武生底子,女演员没有花旦、刀马旦的训练,做功和气质都不易养成,即便声腔再好,也难成大器。牛老师说自己不但演文武小生,还演过花脸、丑角,这对自己演须生都很有帮助。比如《状元媒》中的吕蒙正,本是须生应工,但牛老师琢磨人物和剧情,加入了官丑的表演要素,从而增加了剧目及人物的喜剧色彩。说到琢磨人物,牛老师谈及自己当年演《李白戏奸》时,广泛收集唐史及李白诗作,反复抄写默诵,以增进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并且增加自己的儒雅气质。作为一个没有经过正规学历教育的艺人,(牛老师说自己识字不多,至今也没学会拼音)长鑫老师身上所具有的书卷气被人广为称道,看来是跟他自己长期的学习研究分不开的。
对于表演,牛老师认为要分场合分对象,城市剧场演出和农村露天演出环境和观众截然不同,必须有所区别。先生当场给我们表演了《武家坡》中“含悲忍泪抽宝剑”那段,说明在露天演出时需要适当夸张动作和声腔。《上流》是曲剧常用曲牌,但大部分上流唱段太过呆板,牛老师善唱《上流》,而且节奏、行腔多变化,前缓后急,往往能引起观众的一片叫好。但垛子往往很难掌握,既要节奏明快迅疾,又要吐字清晰。先生说这就要兼有功夫和技巧,需反复训练和推敲。
说到南阳市曲剧团目前的年轻演员,牛老师如数家珍,对他们的成长和优缺点都了然于胸,言谈中饱含提携后进的热望。张明云获得十大名角,最初选的段子是新排的《谢瑶环》,身为评委的牛长鑫老师听说后觉得不妥,力劝南阳团改戏,结果张以《惊蛰》而获殊荣,也为南阳曲剧争得了一席之地。而唱闺门旦和刀马旦的史雪沛,因为气质较为硬朗,牛老师亦力主其兼演小生,前不久史便是以小生应工《荒唐宝玉》而获红梅金奖。至于自己的亲传弟子郝士强,牛老师说自己从未当面夸过他,说的尽是郝的缺点,但看的出,老牛对小牛(郝士强艺名牛小鑫)还是满怀期望的。
南牛北马,是观众对河南曲剧两大须生名家的赞誉。对于被尊为曲剧须生泰斗的马骐老先生,牛老师说一直是把老先生视为长辈和师长的。马老爷子对牛老师也相当尊重和推崇,马老师的女婿李天方在郑州开个人专场,马、牛同时登场为李撑台,而演出后谢绝报酬的义举被称为佳话。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牛老师虽然退休,但心态依然年轻,除了必要的演出,先生还有记日记的好习惯,而且一记就是三十多年。他当场给我们念了两段刚写的日记,是自己的一些日常活动和人生感悟,特别之处在于,这些日记都是用韵文写的,可能是写、记戏词多了,自然而然的把日记也写成了韵文。牛老师最近频频上网,对《河南曲剧论坛》等戏曲网站及一些戏迷的博客颇有好评,有在网上开博的愿望,希望我们帮助他实现愿望,石头记堪当此任矣。牛先生还希望专曲的年轻演员也勤上网,通过各种媒体包括网络提高演员的知名度,同时也让南阳曲剧更加发扬光大。
不知不觉,夜色已浓,为了不打搅老两口休息,我们起身告辞。临行时,牛老师还送了我一本杜宝群著《曲胡演奏法》以作纪念。作为一名曲剧戏迷,昨天晚上收获颇多,这真是:石头卧龙生,牛宅访名伶。娓娓道梨园,德艺使人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