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太庙痛伤情,太白醉酒戏奸佞;武家坡前夫妻会,巧设阴司审潘洪。谦逊淡泊周宛地,德艺双馨大师风;豫南一声洪声起,曲坛谁比牛派生!”这是一位戏迷赠送给牛长鑫的一首诗,简短的56个字,却概括了他的艺术成就和大家风范。

牛长鑫1941年出生在方城,在牛长鑫的记忆里,父亲(作词、作曲、演唱全能)是他艺术路上的启蒙老师。受父亲的熏陶,他从小对戏曲艺术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嗓音好,10岁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方城县曲剧团,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进团不久,父亲教他唱《空城计》中诸葛亮,父亲给他先讲历史故事、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矛盾,让他准确地把握角色,然后再教他唱腔表演。勤学好问的他,每遇到疑问就及时地刨根问底,很快就心领神会,在七日内学成,一上台就得到“满堂彩”。父亲教育他:一个戏曲演员应该是个“杂家”,唱念做打俱全。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都不间断地苦练基本功,而这一坚持就是到64岁退休的那一天。

在艺术上,他注重改革创新。对塑造艺术形象,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表演唱腔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古装戏《困皇陵》“哭庙”一折中,有一段长达14分钟半、100多句的唱词,连唱下来要使观众不厌不烦是很罕见的,而牛长鑫就有这个本事,不仅能吸引观众,还能让观众连连叫好,这就归于他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人物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处境,采用“先声夺人”,后运用大段道白,先舒缓后急促;结束时,他一改以往托腔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让声音嘎然而止,使腔音余味无穷,给观众欲罢不能的感觉,紧抓住观众的心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对曲剧唱腔改革做了新的尝试,也使他艺术事业上走向了成熟。塑造《夜审潘洪》中的寇准时,他广泛搜集史料了解到当时的寇准只是年轻的七品县令,官微言轻,而要提审官大权威的潘洪,必须与潘洪斗智斗勇。用心理的刻画结合细致入微的表情、动作,塑造出机智灵活、刚正不阿的寇准。

在五十多年的从艺生涯里,他潜心学习,博采众长,充实自己,行腔上注重尾音和鼻腔共鸣,唱腔带有浓郁的南阳音韵,形成了表演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吐字清晰、浑厚洪亮,韵味醇厚的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形象,有现代戏《沙家浜》中的郭建光、《平原作战》中的赵永刚、《惊蛰》中的父亲,古装戏《困皇陵》中的宋太宗、《夜审潘洪》中的寇准、《武家坡》中的薛平贵等。多次获得河南省戏剧赛事一等奖,其经典唱段被群众广为传唱, 成为曲剧生行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1988年,他的艺术路上曾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因为他的德艺双馨,他被选举为南阳曲剧团团长兼支部书记,而没有当过任何官衔的他惟恐自己不能胜任,就一人跑出去躲避半个月,可回来之后,他看到全团上下焦急、渴望的目光,他不再推托,下定决心和大家同甘共苦。几天后联系好演出准备出发时,才发现剧团账面上毫无分文,他只好就开始东家挪西家借了些钱,保证了剧团的正常演出,之后剧团的发展虽有历经风雨磨难,但在他的带领下,全团上下众志成城,度过了层层难关,使南阳曲剧团在河南戏剧界独树一帜。在他谢任的时候,他将剧团破旧的平房建为楼房、新建了排练厅,并为剧团留置了100多万的资金,为全团演职工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环境和剧团发展的经济基础,希望南阳曲剧团有更好前景。

退休后的他,他也不惜时间参加社会戏曲活动,为河南曲剧奔走呼号,也为推动后辈戏曲人才不遗余力,其中南阳“牛小鑫”(原名郝士强)就是弟子中杰出的代表。2004年,为了培养青年演员,在排演现代戏《惊蜇》时,他甘为人梯,把重要的角色让给年轻人,而他只饰演了戏份不多的父亲,为他们做绿叶。剧团乡下演出时常出现当地“非牛长鑫不演不给全价”,剧团就决定返聘他,而他不假思索答应随团演出,但决不要返聘金,为了观众的支持,更为了帮剧团度难关。由此可见,牛长鑫的高风亮节、德艺双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