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又称“高台曲”、“曲子戏”,流布河南全省及毗邻省份部分地区,是河南第二大剧种。建立在河南方言基础上的曲剧唱腔,质朴淳厚,流畅悠扬,具有浓郁的中原乡土气息。独特的演唱技巧是构成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目前,学术界对河南曲剧的研究多侧重于音乐风格特点方面,而关于演唱技巧却未见有详细记载。草稿的《南阳地区戏曲志》中提到演唱的“十字口诀”,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老艺人们对“十字口诀”的说法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初涉戏曲领域的生手,笔者从声乐的角度将其分为气息、共鸣、吐字、行腔、润腔五个方面,并对其作初步探索,以祈教于大方之家。
一、气息运用
曲剧界的老艺人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演唱的“十字口诀”,即“提、送、补、沉、弹、揉、断、抽、颤、嗽”。笔者认为,其中前八种应属于呼吸范畴,后两种属润腔范畴。
在这里,根据本人的理解及曲剧艺人的经验,先对这八种呼吸方法作一简单阐述。
(1) 提:这是演唱之前的准备动作,要求精神振作、兴奋、充满激情,使上下贯通,也就是提起精、气、神。也有一种说法指上行大跳时,真嗓不足,逼出假嗓,效果类似于二胡演奏中的泛音。笔者倾向于前一种说法。声乐上要求歌唱之前必须兴奋,必须使自己融入歌曲情景之中,与戏曲演唱准备动作的要求不谋而合。
(2) 送:送气或讲运气,即用有意识控制的呼吸把气储存于腹部以备歌唱。送气也是一种准备动作。
(3) 补:在短暂的时间内积蓄力量,补充吸气,然后倾泻而出,以加强节奏的明快感和变化感。在表现激动的情绪,唱词又比较密集,而旋律连绵不断进行时使用。
(4) 沉:即沉气,气沉丹田,保持有控制的呼吸以便于增大声音的宽宏度。
曲剧的演唱,强调靠丹田气的支持。老艺人们所说的“沉”意即“气沉丹田”。丹田位于人体脐下二指左右的地方。
这是演唱时气息和发音的支点。以这个部位为核心,结合胸、肋、腰、膈、腹肌等的协调配合与控制,吸气时两肋及腰部张开,膈肌下降,将气吸入并存在胸腔下部,演唱发声时,气息在腰腹部支持住,两肋及腰部继续向外扩张的同时,增加了腹肌向内向上推送的力量,这就是丹田气。一般在表现受到惊吓、忧愁或叹息的时候,沉气更为明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