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明朱万明(1891年——1958年),小名朱金堂,汝州市杨楼镇郑铁炉村人,是河南曲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自幼爱拉爱唱,尤其酷爱曲剧。朱万明的父亲会“海参戏”,也会拉弦伴奏,是清末郑铁炉一带有名的艺人。“海参戏”是坐摊戏,活跃于当时的民间。朱万明受父亲感染,耳濡目染,大脑里的戏曲细胞就格外活跃。

朱万明成年后,一面在家里完曲子,一面农闲时和玩友外出应酬,为了区别于“下九流”的戏子,他们就创造性的吧“唱曲儿”与“踩高跷”结合起来,自称“玩友”。

朱万明非常注意民歌和民间戏曲吸引进小调曲子,也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一次,他们夜行至汉江边,忽闻一妇女痛哭亡夫,哭声哀伤而富韵味,朱万明根据这哭声的音韵,创造了河南曲剧著名曲牌“小汉江”。另一次乘船过黄河,艄公摇橹的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创造了曲牌“慢舵”。朱万明还重新组织了高跷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仅有开首,增添了“状元游街”、“过街俏”等曲调,使重新组织的“十八板”欢快活跃、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经他改进的“十八板连奏”,全国大型音乐团体大都作为保留节目,1957年武汉艺术剧院出国时曾演奏该曲,受到欧洲国家观众的好评。

朱万明在器乐伴奏方面,也多有创新。他发明的坠胡,是将琴杆拉长,琴筒加大,使其声音更洪亮、高亢。高跷曲子最初伴奏乐器只有两种:一根坠胡,衣服手板,多时另加三弦、四弦。早期的曲子伴奏没有铜器(七铙八镲)等武场打击乐。朱万明与其他曲友一道改进伴奏器乐,增加了打击乐,如鼓、锣、镲等,文场增加了笙、唢呐、古筝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