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胡集20多年了。转眼已是中年,虽远在京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总是出现在梦境。听过了梅兰芳大剧院的京剧,也听过了国家大剧院的华美音乐,但是最最难忘的,还是家乡胡集的曲剧演出。
记得小的时候,农村文化生活很匮乏,每到寒冬腊月,就有河南南阳一带来的戏班子,走村串乡唱曲剧。舞台虽简陋,天气虽寒冷,但曲剧班锣鼓一响,曲胡声一起,乡村就升起融融的暖意。冬季的胡集乡村,便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温暖着平凡的日子。
胡集再往北就是襄樊、南阳,或许是地缘文化接近的原因,乡亲们对这些戏班子是欢迎的,当时已经包产到户,每家每户虽钱不多,自产的粮食还是有的。于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拎来几斤大米,权当是给戏班子的演出费,图个乐活,皆大欢喜。
那时胡集一些村也办起了自己的曲剧团体,家乡是不乏能人的,他们拉起来、唱起来有模有样。时常在想,这大概是胡集群众文化最活跃的一个时期了吧。再往后,随着电视的普及,这些村级戏班子相继解散,河南那边也鲜见有戏班子过来。从此,优美的南阳曲剧,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记忆。直到有一次去南阳市出差,从城市的公园广场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可闻亲切熟悉的曲剧演唱,一时竟流连忘返。听够了品够了,怅然而归。这是南阳人的曲剧,胡集人的曲剧早已不见踪影,残存在记忆的最深处了。
有一年回家乡,听一些乡亲谈起这段记忆,感概万分。据说,一些酷爱曲剧的胡集人,还在小范围地吹拉弹唱,为了唱好曲剧,还有人自费到南阳学艺。胡集人是有曲剧情结的。大概没有另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此深刻地影响了胡集。真的希望有一天再回家乡时,能够听到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的曲胡和曲剧唱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