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九都,九都尤以牡丹为奇,牡丹品种甚多,当属洛阳红,花美艺压群芳,而戏曲演员王翠玲被人们称作曲剧界的红牡丹,带领着九都翠玲曲剧团成为洛阳曲剧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九九零年,在梨园矿务局豫剧团干豫剧的王翠玲,回到洛阳后应朋友的邀请,演出了几段曲剧清唱,谁知掌声不断,有知情者就说这就是原偃师市翟镇青年剧团主演王翠玲,豫剧唱的好【曲剧】也这么漂亮。随后在洛阳曲剧界享有盛名的白脸聂鹏飞,就提议搞一个曲剧班子。就这样在90年的冬季,由王翠玲、聂鹏飞、金红霞、肖铁良、韩卫卿、几位主要成员组织在一起商讨此事,成立了一个小型曲剧班底,没有服装就借用,没有音响就买最便宜的,一个小扩音机,两个高音喇叭,道具自己制作,自行车后边一带就出发了,如果谁家有事,就在那里扎下演出,演出剧目既有曲剧还有豫剧,起名就叫同心剧团,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例如有一次在偃师演出,天下着很大的雪,很冷,没有几个人在看,当时演出的剧目是《刘公案》第一部<招风树>演出过了几分钟后,群众越来越多,最后把一个百米大的戏场围的水泄不通,观众的高度热情让剧目都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只好停演。大家都没想到曲剧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在观众中有这么好的反应,就一致诀定要搞一个大型的曲剧团,但是个个条件都不具备,资金、设备、人员都是问题,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吸收人员。首先把刘五岳(王翠玲爱人乐队拉坠胡)邀请进来。

聂鹏飞找到刘五岳之后把演出的经过说了,就说你可以继续做你的事,但是请给我们做一个后盾,指点指点,精神上给点支持,情绪上给点鼓励,刘五岳听了聂的话。就说:“这就是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大家有信心,一定要办大、办好、办出我们自己的名气、没有资金额我筹措,没有人员咱们招收,戏家常说:“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事情这样定下来,我们就想必须得有法经营,要办一个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但是在那个时候办证十分困难,于是就找洛阳豫剧二团团长白治民。白团长到洛阳市演出公司办了个演出证,起名“洛阳市九都翠玲曲剧团”。团就这样成立了。

演出证办后,大家更有信心了,首先成立了领导班子,法定代表人:刘五岳,副团长:王翠玲,业务团长:聂鹏飞,团委成员:韩卫卿、肖铁良、金红霞。班子就这样定下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添置设备,但是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班底成员都正在困难时期,没有资金,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刘团长就对大家说只要你们有信心,资金问题我解决,当时我们的情况也很困难,下有上学的孩子,上有年迈的老人。还要四处筹钱,在白团长的帮助下,我们以低价买了偃师曲剧团不用的一些衣服和幕布,破的我们补,脏的我们洗。没有的我们自己做,买废旧市场不能用的东西回来修理变成可以用的,买不起好的灯光,我们就买便宜的只要晚上能把舞台照亮就可以。没有好的音响就用高音喇叭,道具自己做,就这样在团委一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俩不分昼夜的忙碌,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学费也交不起,终于把一个舞台要用的设备凑齐了,可以开大戏了。

设备齐毕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人员,因我团以前经常下乡演出,看过我们戏的人很多,戏迷一听说我们要招人,都来积极报名,我们用人的宗旨:热爱曲剧,有天赋。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教,就这样我们招来了几十个人员,这时候的剧团人数达到了四十多人。

设备有了,人有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有规矩,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们剧团要有咱们剧团的团规,才能走的更正,行的更远。

团规总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歌颂人民大众,生活中多做好人好事,育教育乐,带领大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发展壮大,九都翠玲曲剧团将立志于培养更多的曲剧人才和艺苑新秀,发展曲剧事业。

团规团纪:

一、入团后禁止打架骂人、倚强凌弱。

二、不准打牌、喝酒、赌博。

三、不准强吃、强要、强占宿舍座位。

四、不准误场、误到、误带。

以上几条违反者处以2-50元不等的罚款。

本团演职员要以九都剧团为主,可以从事业余活动,但是一旦和本团利益有冲突时要以本团利益为重,这是本团演职员要牢记,并且要时时遵守的。

遵守本团纪律,本团承诺,绝对不会拖欠员工的工资。截止到09年,十七年来,我们没有因为工资的问题和同志们发生争执,大家都知道九都团就是有信誉有保证,这也是本团创团至今仍然活跃在演艺界的一个重要依据。

同志们都十分遵守团规团纪,开演前半个小时点名,乐队必须把乐池准备整齐,定好弦,舞美队的成员要在演出开始前一个小时准备好要用的道具。演员们演出前半个小时化妆完毕,穿好箱,只等一声铃响。前台紧锣密鼓,后台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零件都起到了他应有的作用。

第一个台口就是洛阳市涧西区谷水,演出六天,每天两场,共计十二场,且与一个市级豫剧团对戏,两个舞台相聚很近,一个名不见经的小剧团和一个大牌豫剧团对戏结局是不可而知的,双方都很努力。但是因为我团有铁的纪律,同志们的齐心合力,所以,一天下来结果已知。观众们纷纷搬凳子来到曲剧台下,第二天,我团开了连本戏《刘公案》,一至五部,吸引了大部分坐底观众,三天后,豫剧台下的观众已寥寥无几,只好停演,我们团赢了。从此以后,不但演了谷西,第二年谷东提早跟我们签订了合同,同样的是和别的曲剧团对戏,结局还是一样的打败了他们。第三年谷东和谷西都和我们团签定了合同,每村演出六天,十二场,共计二十四场,观众看了东头看西头,满意度很高,这在谷东和谷西历史上属破天荒的事,皆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谐了两村的关系。最后王翠玲团长作出了送戏两场,答谢两村的父老乡亲。人们都称我团是谷水村的曲剧团,送我团大幕、横幅和锦旗。累计下来我团十几年送戏上百场。

我团的成功说明了曲剧的市场是十分广大的,为了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你就要不断的发展新剧目。这就要求全团同志要跟上我团前进的步伐,同志们也十分用功,尽最大的努力在背词,每到一个地方很少有重戏的出现,回头率很高。

由记得在三门峡卢氏县范里乡土地岭演出,这里年年演戏,不知有多少个剧团在这里演出过,村里人都听说过九都翠玲曲剧团,知道这个剧团演的不错,但不知是真是假。我团来后,严明的团纪给人民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印象,节目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十八场戏下来就和我团续签了明年的合同,于是06、07年在哪里连续演出了三年。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剧团在哪里演出了十天,共计三十八场戏,村委书记说:“这是土地岭有史以来演出最多、最好的剧团,观众来自四面八方,最远的可达甘肃、山西、陕西、南阳等地,纷纷慕名而来,续戏的三年都演出不完。村委收入二十多万元,村书记说“真该感谢九都团呀”。

九都团就是靠着严格的纪律,不断的进取,滚动的发展,良好的信誉来赢得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竞争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

02年在洛宁县钨西村合同安排在此演出两天,当地村委也同意,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演出地点又离公路很远,有一段很陡的坡,汽车上不去,于是我团就发动全团职员上至七十岁的耿喜明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夜半十二点冒雨搬运东西,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才搬完,但是同志们仍然要坚持搭建舞台,为了准时开戏,同志们觉也没有睡,饭也没顾上吃,下午照常开戏。

演出结束后,要赶往下个地方,当地的村委认为演出太出色想续戏。但是我团已经和别的地方签好合同了,村委说就算是把违约金赔偿出来也不让走,并且扬言要是走,一分钱都没有,我团以信誉第一,毅然决然前往下个地方,就是这样我们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全团同志的信任(九都剧团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02年偃师的一场庙会让我们有缘参与了河南曲剧艺术节,当时我团正在休假,由于某个团半途而废,不去演出,于是偃师演出公司经理李元卿,就打电话给我们团邀请我们团去接演,我们就赶紧召集演员,打电话不到半个小时所有演员集合齐毕,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演出结束以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管理费一次结算清,使李元卿经理对我团印象很好。96年的河南省首届曲剧艺术节就是李经理推荐去的,一个民营曲剧团。

九都团不忘祖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演出费用都及时上缴国家,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要缴纳15%—30%不等的管理费用,十几年累计下来向国家缴纳了十几万元。为国家做贡献,我们缴的高兴,缴的心安。

在团委的领导下,02年03年洛阳广播电视台几次报道了王翠玲及九都曲剧团

03年04年六次被邀请到渑池县(相逢在周末)栏目,获得多项奖。02年王翠玲代表洛阳市交通系统文艺演出获二等奖。

03年应邀参加汝阳电视台《周末戏院》四次,王翠玲多次被新安、孟津、洛宁等地电视台邀请演出。

03-04年北京青少年音像公司,慕名而来录制本团的连本戏《刘公案》5部,03年听到《刘公案》在市场上销量很好。第二次录制了本团的《呼延庆打擂》五部、《严嵩要饭》五部、这些碟片走进了千家万户。各地电视台都经常播放。

06年被李元清经理推荐给河南省首届曲剧艺术节,获得优秀奖。

09年又被邀参加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获得优秀奖和优秀剧目奖。

十几年来各地送锦旗镜框一百多面,横幅十几面,九都曲剧团以优秀连本戏为主,经过我团的整理和改变之后和其他团的剧目不同不重。
 
   本团主要剧目:
《刘公案》1-5部录制VCD,
《呼延庆打擂》1-5部录制VCD,
《严嵩要饭》1-5部录制VCD。
《刘秀刮王莽》1-8部,
《寇银龙探地穴》1-10部,
《狸猫换太子》1-5部,
《王宝钏》3部,
《出庆阳》3部,
《三鼎甲》3部,
《杨春扫雪》,《临江驿》,《八贤王下江南》,《杨秀英告状》.《麻风女》,《小祭桩》,《黄翠莲采桑》,《李文忠征北》,《逼汉王》,《小包公巧断双钉案》等80多部。

九都剧团志立于培养曲剧人才,03-07年成立曲剧培训基地培养曲剧新秀千余名。资助孤寡学员十余名。(故事很多)

固定的领导班子,团结的团委,和谐的团体,走进了团就等于走进了家,大家相扶相帮,因为有这样的团体才使得我们的团蒸蒸日上。更好的发扬了曲剧文化事业。

虽然是个民营团体,但是十几年来我团事业大步向前迈进。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团的演职员不变,团委不变。

王翠玲,女,47岁,洛阳市西工区政协委员,九岁开始在偃师翟镇从事戏曲学习。先后领衔主演豫剧《三哭殿》饰演秦英母,《花打朝》饰演程七奶奶,《桃花庵》饰演窦氏,曲剧《窦娥冤》饰演窦娥,《三审刘玉娘》饰演刘玉娘,79-80年在偃师获得青年演员奖,代表偃师参加洛阳地区汇演,获得金奖。81-90年在梨园矿务局豫剧团多次获得优秀演员奖,83年受到河南省戏研所郭广宇所长好评(登郑州晚报)。
   法定代表人:刘五岳;

副团长:王翠玲;

业务团长:聂鹏飞’

团委:刘云丽、刘金鸽、韩卫卿。

乐队队长:韩卫卿、李利利。
从我们九都剧团看演出市场,作为一个民营团体,我们面临的难度很大。

主要分为三大难。一难:台口难,不紧要解决地方的问题,还要与演出公司搞关系,缴纳所需的押金。二难:村方要求,演出人员、设备、质量、节目等。三难:结账难。以上两条都具备了,演出好了,账还好结,要不事于其反,许多团体因为被这三难阻扰总是合了散,散了合。反复过来过去,演员不稳定,业务忽高忽低,不得不今天挂这个牌子明天挂哪个牌子。今年演的不错,明年就没有这个团了。逼的卖箱的卖箱,逃跑的逃跑。另谋生计。

希望第八大剧种—曲剧发扬壮大,多多报道民营团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