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10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校55周年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获悉,以培养戏曲人才、传承民族艺术为目标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中国的戏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戏曲人才,但目前这样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校却面临着许多难题。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北京戏曲学校,是培养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曲剧等戏曲艺术门类为主的专业院校。这里曾经聚集了梅兰芳、郝寿臣、马连良、裘盛戎、叶盛章、侯喜瑞、王少楼、孙毓坤等名家在校任教,为北京和全国培养了以张学津、孙毓敏、李崇善、谷文月、赵葆秀、李海燕等为代表的表演艺术家。多年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践行以剧目教学为中心的独特戏曲教学理念,坚持传统的“科班学戏+文化学习”的教学方法,汲取旧科班以剧目教学为主,毯子功、腿功、把子功为辅助,达到“以戏代功”“以功促戏”和“以戏促功”的教学目的,以口传心授、文武兼学、昆乱并重、六场通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坚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教育方针,已经形成一整套以实践性为特色的、成熟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55年成果显著。

与会专家认为,在办学过程中,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也是许多艺术职业学院所面临的困境。如学生无法解决户口、毕业分配难等问题;随着一大批老教师的退休,艺术教学缺少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而目前重学历、轻技艺的倾向和学非所用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学院生源的困难和专业教学的困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和宝堂老师对记者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面对困境,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态度。但是有些问题不是学院单方面能解决了的,必须由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来解决,比如学费和户口问题。”前些年,曲艺类的梅花大鼓濒临灭迹,琴书大师关学曾当时年事已高,没有可心的传人。为了把传统的曲艺艺术传承下去,培养出尖子演员,学院向北京市文化局提出办尖子班的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尖子人才,由文化局解决其学费和户口问题。由于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尖子班成功举办,学院为北京培育出曲艺尖子人才,也让古老的民族艺术有了传承人。因此,戏曲艺术职业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要培育出尖子人才,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必须拿出相应的政策、优惠的条件支持学院办学,解决学院的困难,才能够形成一个培育人才、出人才的良好环境。

戏曲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着专业技能下降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和宝堂说,现在的艺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当然是正确的,但不应当忽视专业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有些人才,要求他全面发展也许是不可能的。和宝堂举例说,本校杂技班有的学生在国际杂技比赛中拿下“金小丑”奖,却因文化课不及格拿不到中专文凭,被杂技团拒之门外,这值得我们思索。《中国京剧》杂志副主编王晓峰认为,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拿现在的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学体制与传统科班作个比较,传统科班如“富连成”的学生一天24小时练功都怕不够,而现在的学生明显功夫不到。应当好好研究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而现在往往是唯学历论,唯学历就能出人才吗?王晓峰认为,唯学历、轻技艺的风气不改变,必然制约艺术人才的培育。

王晓峰说,现在许多艺术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过去在剧团挑大梁的名演员才能到艺校当教师,而现在许多教师是上不了台的演员甚至很少上台的演员,因为没有机会或是没条件,才去当教师的。

但这种情况已经在改变。这两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从剧团引进的教师翟墨、刘山丽、曾宝玉等在剧团都是主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还采用外聘教师的办法,如曲艺尖子人才班的教学,曾聘请京津两地的曲艺名家关学曾、花五宝、马玉萍、种玉杰、陆倚琴等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学院与剧团达成教学实习的共识,让学生们每周都与曲艺团的演员共同演出,以增加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

学院还和中国评剧院等院团联合办班。与院团合作办学,正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市场需求下进行的一种新的办学尝试。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面对困境,务实进取,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肯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学院一方面要以提高教学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一方面要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准确定位、另辟蹊径。

来源:中国教育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