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满锣鼓镲的架子,手持快板起舞的演员,绚丽的多媒体效果,这些元素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上是哪一门艺术形式?由顺义区文化委和北京市曲剧团联合策划出品的《箭杆河边的新故事之十不闲传奇》4月14日在顺义区影剧院首演并连演四场,4月18、19日,该剧还将在天桥剧场上演。随后在顺义区内和京郊巡回演出。该剧既为顺义量身打造,紧扣顺义的历史和现实来创作,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从该剧中不仅可以看到顺义的人文历史风情;看到顺义火热的现实生活及旅游文化的开发;也能看到北京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把近年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艺十不闲加入北京曲剧表演当中,并用新的舞美形式呈现。亲自担纲导演的“老戏骨”著名北京曲剧演员、导演张绍荣、秦鸣对这部戏的评价是“加了很多‘作料儿’的轻喜剧”。

还原失传的民俗

《十不闲传奇》的故事发生在北京顺义,讲述的是农民贺二来冲破阻力,带领村民开发本地民俗文化,复演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艺十不闲过程中让人忍俊不禁的种种经历。导演张绍荣说,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戏,“每看一小段都能发现新鲜东西”。为了将近年已很少舞台表演的十不闲曲艺形式融入到北京曲剧表演中,演员们早在正式排练剧本之前就开始学习十不闲的表演形式和唱段,剧团中还有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专家进行指导。

十不闲是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始在北京流行,由凤阳花鼓发展而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由于它是一种自我伴奏的说唱艺术,因而在表演中,演员的手、脚都得用上,通过绳索、杠杆同时操纵安置于架子上的锣、鼓、钹、钲等乐器。由于手、足不停闲,故得“十不闲”之名,演奏者被称为“掌正”,这种技巧也非一般人所能掌握。

无梁阁原名玉皇阁,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顾家庄村东,由于整座建筑为砖石拱券结构,没有一根木质横梁支撑,因而俗称无梁阁。无梁阁内四壁绘彩色壁画,内容是黄帝的传说。虽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之作,但形象生动,是难得的民间艺术作品。

现代元素再塑经典

除了尽力原汁原味地展现传统曲艺形式,这部新戏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结合。张绍荣介绍说,剧中部分合唱形式借鉴了Rap的感觉,唱词由团内年轻演员改写,令节奏更轻快,而现代音乐中的架子鼓和传统十不闲表演所用的“鼓架子”合奏也给剧目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不过张绍荣强调,《十不闲传奇》在创作中不是为了现代而现代,恰恰相反他一直坚持避免将传统和现代不恰当的结合。但是这部戏的融入是恰到好处的,比如片尾用绚丽的舞美效果对无梁阁壁画美轮美奂的呈现就是如此。

“戏虽小,但五脏俱全”,张绍荣导演介绍说这部新戏虽然不是大戏,但故事结构、内容非常充实,剧本的语言风格尤其幽默,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为了将剧情展现的更精致到位,排练中非常注意对北京农村生活的小细节刻画。

“尤其是两位主演,对语言、十不闲唱腔、人物性格的把握都非常到位。”张绍荣介绍说。本次《十不闲传奇》中的男女主角分别由北京市曲剧团的青年演员李永德、郭曾蕊担当。虽然二人都是首次担纲主角,但张绍荣导演对他们很有信心。“两人从性格形象到唱功都是不二人选。”张绍荣说,“他们的表现肯定出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