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北京曲剧《花落花又开》在天桥剧场举办了媒体见面会。活动当天,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给观众们讲述了新剧目《花落花又开》的创排经历,该剧导演张绍荣和主演代表也提前与观众见面,近距离分享排练期间的幕后故事以及对角色的心得体会。

作为第四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暨老舍京味儿文化节的重点剧目,全新创排的北京曲剧《花落花又开》在天桥剧场隆重试演,本剧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由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丰台区文化委员会、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市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王俭执笔,北京市曲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张绍荣执导,北京曲剧功勋作曲家戴颐生携青年作曲家顾静媛合力作曲,将于2月12日、13日在天桥剧场上演两场。本剧以当代社会为背景,主要通过当下京郊一座村庄两家农户三代人,外在身份转变由农民转为居民,所引发的内心动荡和生活变化,艺术化地折射了当下中国正在全面展开的城市化进程。在内容上,该剧更贴近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故事和唱词均源于生活,是一部饱含当代生活气息的北京曲剧。

活动一开始,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就新剧目《花落花又开》为现场观众做了分享,回顾了创排初衷。孙东兴表示,北京曲剧为了延续老舍先生文艺创作上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为了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在今年尝试推出了反映现实题材的新剧目《花落花又开》。实际上,《花落花又开》早在七年之前就已经进行策划,策划之初名叫《农民·居民》,创作灵感源自丰台区某乡镇拆迁后,村民拿了拆迁款失去土地,从农民到居民身份转变的真实故事。

孙团长介绍说,编剧王俭在听说了这一题材之后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对剧本进行多次修改。“编剧王俭在创作中‘五易其稿’,并经导演张绍荣的二度创作,人物更接地气,场面更加生动、曲剧化,很有表演性和情境感,更加亲民、贴近老百姓,也更接地气,京味儿更加浓郁,是一度、二度高质量融合的呈现。”

随后,《花落花又开》的导演张绍荣和演员代表分别登台,和台下观众分享了排练期间的幕后故事以及对角色的心得体会。导演张绍荣形容拍摄的过程“挺好玩的”,“因为我们的故事源自生活,在拆迁之后,村民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豪车放农具’、‘运土上楼种地’等看似荒诞实则真实的细节都是根据真事改编,我们排练得很开心,相信观众们也能看得开心。”

该剧两组领衔主演也和现场观众分享了拍摄过程中的趣事,主演们表示,这次排练时间只有20多天时间,“时间虽短但是我们排练绝不打折扣,每次彩排都会全情投入”。主演郭曾蕊还讲述了自己排练中失手“打伤”对戏演员的故事。原来,为了寻找真实的对戏感受,主演彭岩亮主动要求真打,“一巴掌打过来,我嘴里都是血,但是我觉得这是演员必须追求的真实,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创作氛围,我能通过这一巴掌找到角色的感受,这一巴掌值了!” 彭岩亮一番话引来现场观众哈哈大笑,也同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据悉,本届小年庙会期间,除了新剧目《花落花又开》带来的压轴表演之外,还有另外两场大戏于此间上演。北京曲剧《正红旗下》作为固定剧目依旧是开场大戏,于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9日两天在天桥剧场上演;大获好评的“青年版”《龙须沟》将再度带着青年朝气紧随其后,于2月10日、11日上演两场。

与往届小年庙会一样,承办方还为观众在天桥剧场设立了小年民俗展、老舍生平展,更有包括北京曲剧衍生品、画兔爷、捏泥狗、写春联、(砖、瓦)拓印、衍纸画、红螺食品、六必居等13个展位,展卖各式老北京吃喝玩乐,带领京城百姓体验久违的老北京氛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