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婺剧的人对她印象太深刻了,当年她叱咤婺剧舞台,先后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很多戏迷都把她看成是婺剧界的“第一花旦”。她是婺剧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表演的婺剧《断桥》在戏剧界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桥”,从1962年到今天,在戏剧同行和观众心中,它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她就是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建敏。

多年来,张建敏不懈地追求婺剧表演艺术,她文武兼备、唱作俱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婺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4年,17岁的张建敏与几个年轻演员一同进入浙江婺剧团学习。婺剧表演艺术家郑兰香老师是当时的浙江婺剧团团长,恰逢团里要编排《白蛇传》,郑兰香便毅然决定深造培养这批年轻人。

198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建敏参加了浙江省戏剧节。由《白蛇传》改编成的《断桥》在此次戏剧节上演出,张建敏饰演白娘子,周志清、陈美兰分别饰演许仙和青蛇。2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后,这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带着现代人的审美定式和更新的理念的《白蛇传》引起了专家、同行和观众们的强烈反响,纷纷对这部戏、这几位年轻演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虽然这与当年周恩来总理看的不是同一版本,但1985年的这个版本,一直流传至今。

婺剧有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点,这在张建敏饰演的白娘子《断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建敏回忆起彩排的时光,仍旧念念不忘《断桥》里那种缠绕、婉约曲折、又爱又恨的桥段。参加完浙江省戏剧节后,全国各地邀请剧团参加演出更是络绎不绝。为了能在舞台上集中精力,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她都不敢跑出去玩。作为主要演员,张建敏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从化妆到服饰,一般演出前两个小时就开始精心准备。一场演出要2个多小时,结束后的张建敏会感到特别疲惫,这时的她就爱去食堂吃两块红烧肉,补充体能。回想起当年,张建敏觉得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很快乐。

从繁华舞台走上寂寞讲台

说不清是张建敏塑造了是白娘子,还是白娘子造就了张建敏。1980年,张建敏是金华地区婺剧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她从单纯的模仿开始,经过漫长的锻炼直到走向舞台,让观众所接受。1985年,张建敏从培训班毕业,进入浙江婺剧团。“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这其中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同行的关心和帮助。”张建敏微笑着说。

谈起婺剧中的三个人物,无论是唱煞白娘子,还是跌煞的许仙、做煞的青蛇,张建敏、周志清、陈美兰,他们三个人合作的婺剧《断桥》至今仍是经典,也正是凭着这部戏剧,1996年,张建敏被授予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2001年,婺剧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甚至面临断层的局面。正处在艺术人生巅峰时期的张建敏,毅然选择离开了充满掌声和鲜花的舞台,来到了曾经培养她的母校——金华艺术学校,担负起培养婺剧人才的责任,开始了艰苦的教育历程。

刚辞职那段时间,张建敏一想起当初演绎的《断桥》,想到后来三个人的离散,她总是眼眶湿润。她时常梦到自己回到了剧团,梦见自己在化妆,在锣鼓师傅们鼓乐下,催促演员上场。很多个夜晚,她都心慌意乱地从梦中惊醒,睁开眼才再次想起自己已经离开了剧团。

2004年4月,张建敏被任命为金华艺术学校的校长,这是她人生面临的再一次挑战,张建敏倍感压力。此时的学校正处于困境,老师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当时学校只有20多个学生,为了扭亏为盈,张建敏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自己埋头苦干,不计报酬,不拿岗位津贴,不发加班费、课时费。一方面她努力向上级反映学校状况,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师生对外演出,在填补学校亏空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演出平台。这样的状况持续了5年,学校的状况才逐渐好转。而等学校有了盈利之后,张建敏又把所有的钱,用在了增添教学设备上。

由于学校是在原婺剧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占地面积仅3.4亩,校舍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学校的瓶颈。随着近几年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教室、寝室与教师的办公室均在同一栋楼。为了解决校舍问题,张建敏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终于得到了解决。2010年,金华市政府决定把原金华五中的校舍作为艺术学校的办学场地。如今,学校已经搬迁到新校区,学生教室、寝室与教师的办公室均在同一栋楼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婺剧传承硕果累累

尽管在行政岗位上工作繁忙,但张建敏还是把自己对婺剧艺术的满腔热爱,倾注在对未来一代的培养。“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校园绽放了34朵“小梅花”。2007年,张建敏被评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由于在婺剧传承和发展发面所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又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金华艺校的前身是浙江艺术学校婺剧班,在办学过程中,为婺剧的传承、弘扬和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张建敏的带领下,2010年,金华艺术学校还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戏苦、难、累的现实,让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来校学习婺剧。特别是一些条件好的苗子,有的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无法继续完成学习,导致一批好生源的流失,影响了婺剧的传承和发展。面对这一状况,张建敏焦虑万分,便萌发了免费培养婺剧学生的念头。2009年,金华艺术学校与义乌市政府、义乌婺剧团合作,免费为义乌婺剧团培养婺剧人才40名,学制6年,2009年和2010年各招收20名学生。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免费培养婺剧专业学生,对推动婺剧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宣传金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金华婺剧的知名度,张建敏把视野转向了国际。继2009年,她率学校师生成功出访德国迪恩市后,2012年7月,张建敏又带领师生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尔卡特郡进行文化交流。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他们日臻纯熟的舞台表演技艺,也让每一位观众欣赏到了婺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并沉醉其中,整场演出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征服了美国的观众,学校并与美国佛蒙特州勒兰德格瑞中学结为姐妹学校。

张建敏的努力得到了极大的肯定,2007年她获得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又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个人金奖。但面对荣誉,她说现在最大的满足是学生取得成就,学生才是她最大的骄傲。每年的毕业晚会,都会触动张建敏心底的最软处,“看到孩子们收拾行李,我就忍不住哭,在离别晚会上,和孩子们一起看节目,我也忍不住想哭。想想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年,我有太多的感慨,突然大家要离别了,每个孩子我都舍不得。”

“精心育新苗,无私天地宽”,这是张建敏的座右铭。她说,学校发展壮大是她毕生的追求,培养学生是她一生的骄傲。她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新的辉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