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缙云县东渡镇金坑村空旷地上,用钢管搭起一个简易舞台,两只大音箱往舞台两边一放,打开舞台顶上的灯光,帷幕拉开,乐声响起,缙云婺剧二团表演的经典剧目《孟姜女》就这样热闹上演了。台上演员倾力演出,唱腔圆润;台下村民济济一堂,听得入神。
剧团团长胡锦旗说:“如今农村搭戏台方便,随时都可以到村里演。但现在演都演不过来。”据他介绍,去年缙云30多个民间剧团、1500多名演职人员在农村共演出15400多场,演出的剧目有60多个。“我们团去年演出470多场,收入90多万元。”
“百乐戏为首”。缙云历来是戏曲繁盛之地,高腔、昆曲、徽戏、乱弹在此争奇斗艳,孕育出了今天的缙云婺剧。扎根乡土、喜好戏曲的民间艺人适时组建了民间剧团,他们背起行囊走四方,风餐露宿唱大戏,将目标观众定位在农村,为农民写戏,为农民演戏,在满足农民群众戏曲渴求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观众,拓展了广阔的演出市场。 为满足农民戏迷要求,以盈利为导向的民营剧团开出了花样繁多的“菜单”。缙云艺术中心婺剧团团长施基民说,剧团能演生日戏、周岁戏、寿年戏、体面戏、庆贺戏、乔迁戏、庙会戏、平安戏、清明戏等,不下四五十个剧目。“一出《狸猫换太子》可演七天七夜,一本《孟丽君》可演五天五夜是很平常的事情。观众想演几场,我们就用不同剧目演几场。”
同时,缙云民间剧团还把握农民群众希望看到新剧目的心理,不时赶编一些现代小戏和歌舞节目,丰富演出剧目。2005年缙云婺剧团自创的婺剧现代戏《天道有情》,参加省首届民营剧团戏剧节,夺得“山花奖”金奖。
今日的缙云民营剧团虽然大多在农村演出,但已不是昔日的“草台班子”,服装、灯光、舞美、演员演技都日趋成熟。“以前带上锣鼓、行头就开演了,现在,天幕灯光、音箱、调音台、电脑字幕,一样都不能少。”胡锦旗一脸自豪,他说,我们不但自己办培训班,请老艺人传授,提高演出水平,随着经济实力提高,还招募省内的戏剧人才到剧团来演出、排戏。国家一级导演吴子良是缙云婺剧二团的顾问导演,上海京剧团导演郅伟民曾为施基民排过戏。
热爱着农村这块广袤沃土,缙云民间剧团越走越宽广,他们不仅把当地的演出市场尽收囊中,还将市场扩大到温州、金华、东阳等地甚至福建、江苏的农村。戏迷李土水称赞说:“农民剧团,同吃家常饭,戏价公道,做戏卖力,相戏(即看戏)明事理。”(记者 叶慧)

(摘自 《丽水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