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勉力登台,白发观众台下倚坐,再加上侧幕伴奏的老琴师,三位戏曲人加在一起超过200岁的故事,道出传统戏曲一度后继无人的辛酸。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登上舞台,让戏曲日益青春。可是,传统戏曲的传承,不仅需要年轻演员,更需要年轻观众。让传统戏曲留住年轻身影,进校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21日,江苏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在江阴举行,观看“小锡班”汇报演出,舞台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为传统戏曲增加了青春气息。

让年轻人感知传统的美

伴随着晨曦的微露,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传来宛转悠扬的锡剧唱腔。每天7点20分,该校小锡班的孩子都会提前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早课”。而老师则会在7点就来到教室,为想开“小灶”的孩子做一对一教学。普通班的孩子,则会利用音乐课,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学唱锡剧。

在21日举行的“小锡班”汇报演出中,来自利港实验小学的陆志舟把一曲《珍珠塔·和和睦睦更美好》选段,唱得颇有几分“锡剧王子”周东亮的风采。别看他只有12岁,学锡剧已有5年,还拿过小小红梅奖的金奖。明年小学毕业的他,准备报考江苏省戏校,离他的偶像周东亮,又近了一步。

今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件,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阶段、各环节、各领域。

“不听戏,不知道戏曲之美。”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坦言,当代大中小学生都是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与戏曲没有交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最基本的戏曲体验都没有。但事实证明,一旦体验过戏曲的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喜欢上的。戏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博大精深的中华美学精神,推进“戏曲进校园”,能够让学生真正感知传统之美,发挥戏曲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的重要功能,引导一代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10年,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与江苏省锡剧团“联姻”,开设全省第一个学校少儿锡剧班。目前,江阴市17个镇(街)20所小学开设“小锡班”,近4000名小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演唱锡剧,14万中小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都和锡剧有了“亲密接触”。

江苏省锡剧团书记袁逸华告诉记者,小锡班的老师,堪称“顶配”。江苏省锡剧团、无锡锡剧院、江阴锡剧团、华西青年特色艺术团等派出50多名专业锡剧老师常年担任“小锡班”艺术指导。周东亮更是在云亭实验小学设立“周东亮工作室”,亲自为学生授课。

戏曲进校园不仅仅是演出

以往,部分地方的“戏曲进校园”,仅仅停留在把戏曲演出送进校园,而戏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还没跟上,不少学生看了演出,依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徐宁看来,戏曲进校园,要从单纯的送戏到校,发展到传承中华文明、普及戏曲文化、培育戏曲人才等各方面。

苏州大学副校长刘标说,苏大在承接戏曲进校园时,将戏曲鉴赏、戏曲理论讲授、艺术名家现场表演融于课堂教学一体,邀请戏曲院团演员现场为同学们演绎《牡丹亭》经典片段,化妆师为同学们现场展示为演员梳妆打扮的过程,让同学们对昆曲之雅有了更直观的体验,激发了同学们对昆曲的兴趣。10年间,仅戏曲走进大学生这一项活动,学校共举办演出、讲座共230余场,每年近万名学生参与到戏曲活动中。

戏曲进校园,对戏曲院团发展也是一种机遇。按照当前的要求,即使一所学校一年只演一场, 也够全省所有戏曲院团演上一年的了,这就为戏曲院团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演出市场。江苏省昆院长李鸿良说,“对传统戏曲而言,这是很好的推广途径。现在,昆曲的粉丝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和我们进校园的推广,有着密切关系。”

江苏省昆从1999年起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迄今已有18年。李鸿良告诉记者,江苏省昆始终把戏曲艺术推广放在第一位,除校园演出之外,还推出讲座、沙龙、赏析会、兴趣班、选修课等活动。只要省昆到异地演出,一定会与当地大学或学生社团合作,举办讲座、沙龙、赏析会等活动。

把“风筝的线”系到一代人的心头

1998年,江苏开全国之先河,在南京大学举办昆剧折子戏专场演出,首次把戏曲艺术送进高校,由此拉开江苏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截至目前,戏曲进校园演出5000多场,受众师生达800多万人次。

“一人一年一场戏”,即努力实现每年让每个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戏曲演出,是“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中心任务。但在徐宁看来,戏曲走进校门之后,还要走上课堂、留在校园。她解释说,从演给学生看,到讲给学生听,再到带着学生演,是一个将戏曲文化不断内化为传统文化基因的过程,是一个对戏曲由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不断递进提升的过程。“地方戏曲是家乡的符号,乡愁的寄托,家国情怀最亲切的吟唱。很多人往往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戏曲,只是缺少走近戏曲的机会。推动戏曲进校园,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一次机会。不管他们以后走到哪里,传统文化都会像风筝的线,永远牵着他们的心。”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方标军说,从长远来说,戏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新生代观众群,改善戏曲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戏曲的发展、成熟、壮大,始终离不开观众的喜爱与支持。从娃娃抓起,引导学生看戏曲、爱戏曲、学戏曲、唱戏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可以说,推进戏曲进校园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治本之策。(记者/王慧/董晨)

(摘自 《新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