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拉丁美洲的戏剧虽然没有得到戏剧评论界应有的关注,但其发展却从不失持续性与稳健。拉丁美洲各国的艺术家们秉持古印第安人的戏剧传统,在不同时期都有重要的戏剧作品发表。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拉丁美洲戏剧的发展表现出多元趋势,各国戏剧家推陈出新,以新的手法诠释拉丁美洲人民始终如一的对自由与民主的热望。在其各种特点中,以下三点尤为突出:

  一、别样的“承诺戏剧”

  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拉丁美洲戏剧中,以干预政治、针砭时弊、呼吁民主为主题的“承诺戏剧”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与以往相比,此时的“承诺戏剧”呈现出新的特点。

  1.戏剧走入民众,笃行其对社会的“承诺”。

  阿根廷的“开放戏剧”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这一运动始于1981年,提出的“赢得街道”、“捍卫民主、争取国家解放和拉丁美洲统一”等口号,旗帜鲜明地传达了以文化感动民众,抵抗独裁政权的主张。“开放戏剧”由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少数几位戏剧家发起,得到198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根廷人阿道夫·佩雷斯·埃斯基瓦尔(Adolfo Pérez Esquivel,1931—)和阿根廷作家埃内斯托·萨瓦多(Ernesto Sbato,1911—2011)等人的支持,其影响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遍及全国,是阿根廷文化界对军事独裁政府的“国家重组进程”(Proceso de la Reorganización Nacional,1976—1983)的有力回击。奥斯瓦尔多·拉贡(Osvaldo Dragún,1929— )是“开放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有待讲述的故事》(Historiaspara ser contadas,1985)围绕价值危机这一主题,探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人的自由。作品将对社会暴力的展现、对人性虚伪的揭露、现代人的迷惘与无助等因素熔于一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不在场的灰色》(Gris de ausencia,1981)是“开放戏剧”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戈萨(Roberto Cossa,1934— )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一个旅居国外的阿根廷家庭三代人的经历,表现了流亡与寻根的双重主题。作者将自己不同时期的政治主张交由剧中老、中、青三代人物表达,清晰地梳理出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阿根廷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演变。

  2.将社会批判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风俗学等学科相结合,“承诺戏剧”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

  在众多的“新承诺文学”作者当中,曾做过多年心理医生的阿根廷剧作家爱德华多·帕夫洛夫斯基(Eduardo Pavlovsky,1934—)脱颖而出。在六十年代初,他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理相结合,创立出一门新的心理戏剧理论,他将其命名为“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帕夫洛夫斯基在七十年代创作了《表情》(La mueca,1971)、《伽林德兹先生》(ElGalindez,1973)等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剧作,试图发掘处于军事独裁社会重压之下的人们的种种病态心理冲突。对社会政治的讽喻态度在其八十年代的作品中更趋强烈。发表于1985年的《权威》(Potestad)是帕夫洛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剧揭示了一起对阿根廷当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阿根廷“肮脏战争”后成立的独裁政府(1976—1983),绑架或掳走战争中遇害或失踪知识分子和政治犯的未成年后代,将他们交由支持独裁政府的家庭监管,企图永久性地掩盖事实,篡改历史记忆。进入九十年代,帕夫洛夫斯基将其复苏历史记忆、抚慰心灵创痛的主题继续发扬光大,代表作品有《两拍舞步》(Paso de dos,1990)和《保罗托:一个战术的故事》(Poroto.Historia de una táctica,1998)等。

  在墨西哥,维克托·乌戈·拉斯孔·邦达(Víctor Hugo Rascón Banda,1948— )是1980年以后新秀戏剧家的代表。他的作品遵循现实主义传统,凭借表现主义的技巧和魔幻神奇的手法,实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这一创新拓宽了现实主义戏剧维度,但也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提出了质疑。七十年代以后,拉斯孔·邦达将其戏剧作品的主题转向对美国的墨西哥移民问题的剖析以及对当时特定的社会风貌的思考。在《蒂娜·莫多蒂》(Tina Modotti,1980)中,作者通过意大利女摄影师蒂娜·莫多蒂(1896—1942)颠沛流离的生活,再现了墨西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历史,展现了墨西哥动荡的社会局势。拉斯孔·邦达戏剧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蓝色海岸》(Playa azul,1982),作品描写了一名工程师在政府的所谓“教化运动”中的种种离奇遭遇,以此揭露充斥于政府各个部门中的营私舞弊现象,进而对墨西哥现行政治体制的各种弊端展开无情的批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