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剧《武则天》即将于1月10日在长安大戏院登台亮相,目前该剧全体演职员正在紧张地排练。《武则天》究竟新在何处?唱腔上有何特点?对于历史上极有争议的武则天,主演吴汝俊如何理解和塑造?您将在舞台上看到一出怎样的“新”京剧?近日,记者来到剧组排演现场,从中了解到一些小故事。
唱腔配乐皆有新意
《武则天》何以制胜?打的就是个“新”字。戏曲首先是听觉上的,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王大元为《武则天》设计的唱腔依然以“西皮”、“二黄”、“反二黄”为主,但其中不乏发展创新。例如,武则天和李治的男女声“四平调”转调;原来调式自由的“西皮散板”和“二黄摇板”在交响乐的伴奏下转变为有节拍的上板唱腔等。同时《武则天》配乐还把昆曲、民歌旋律糅入伴奏之中,使音乐具有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且化用自然、水乳交融,非常悦耳动听。
为了营造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武则天》的背景音乐请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交响乐队进行伴奏,而且制作成“Midi”(电子音乐)方式。无论是唱腔伴奏还是配器音乐,都运用电脑制作方式转录成音乐伴奏带。在演出时,台上只有板鼓、铙钹等“武场”,而没有管弦、丝竹的“文场”。记者在排练现场感受了由交响乐、民乐贯穿始终的伴奏样带,效果的确不同以往。而戏迷们对这种有点像“卡拉OK”的伴奏感觉如何,还需到现场一品。
吴汝俊演、导不停蹄
扮演武则天的吴汝俊唱、做、舞都是戏份最重的,此外还担任着该剧导演。他常常是到了排练场把皮鞋一甩,换上彩鞋就跑开圆场,然后便一场一场地排戏、说戏。有一场武则天和李世民幻影心灵碰撞的戏,为了展现武则天此时惊恐复杂的心理状态,安排了许多繁复的水袖技巧和高难动作。吴汝俊和饰演“幻影”的刘学钦为了在演出中严丝合缝,一天之中要排练许多遍。奇巧的创意,好看的画面,连在场的其他演员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对于武则天这个在历史上极有争议的人物,吴汝俊又是怎样理解和诠释的呢?他告诉记者,“人之初,性本善”是世间常理,这也是他理解中的武则天。她最初对一切都充满希望,在这本戏中,她的服装也以象征希望的绿色为主。但环境使她虽不情愿也不得已地做出了一些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事情,其中有隐情,也有难言苦衷。而当她皇权在握之后,性格也就起了变化,做出了许多被后人称之为“淫恶”的事情。但最终武则天还是回归到“善”的一面,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轮回吧。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吴汝俊说他还是想“以善为本”,着力表现武则天由女孩到女人、又到一国之母,在年龄、身份和性格上的复杂转变,演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女皇。
在唱腔上,吴汝俊也着重注意人物身份和年龄的变化。比如出场时武则天只有十几岁,唱腔就带有善于表现妙龄少女的荀派特点,此后又转为以梅为主,当武则天母仪天下时又加入了程派的成分,与剧中人的年龄都较为贴合。
老艺术家“虔诚”排练
《武则天》中的演员除吴汝俊尚属青年外,李崇善、李长春、寇春华、刘学钦、司马辛等都已经年过六旬。但这些老艺术家没有一位惜力的。在排戏过程中,这些“腕”级演员的认真和卖力着实令记者感佩。
作为执行导演的名丑司马辛,不但提前做好案头工作,而且把全部剧本内容记得滚瓜烂熟。哪个角色的词,哪个角色的唱,都是张口就来。刘学钦在剧中既扮演褚遂良,又扮演李世民的幻影。为使这两个人物形象有所区别,他用言派演褚遂良,用麒派塑造李世民幻影。言派重唱,麒派善念,刘学钦为了演出两派的不同韵味,常常练到夜静更深之时,已经到了曲不离口的程度。在排演中,一段表现李世民激动情绪的念白及动作,他连续排了三四遍,虽然累得直大口喘气,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到导演和自己都满意为止。
剧组中年龄最大的名丑寇春华,每日清晨到公园锻炼身体时,口中仍旧念念有词,大段台词由此烂熟于心。谭派名角李崇善和裘派名净李长春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大角儿”,但每次排戏都是满宫满调地唱,有身段的地方也把招招式式都走出来。他们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剧组里的青年演员,吴汝俊说:“就因为是以老带青,我们的戏才排得特别顺。”
众人齐心打造精品
京剧《武则天》剧组中明星云集,但排练中从没有一个人耍过“大牌”。比如使用“MiDi”伴奏,对唱了大半辈子相对灵活的现场伴奏的老演员来说,时间、节奏的固定还真得有个适应的过程。但老艺术家们极为认真、敬业,虚心地一遍遍练习,直唱到严丝合缝为止。“无论是老艺术家还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剧组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我们为的就是排出一台真正好看的精品,让戏迷们喜欢《武则天》。”吴汝俊对记者说。
虽然只是便装上场,但记者在排练现场感受到的,却是千年前的人物演绎着曲折、惊心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剧终时演员们设计的谢幕形式非常别致有趣,演员的动作似乎与剧目本身并未脱离,相信会令人耳目一新。(记者
孙舸)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