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是南戏形成的主源区
如今国内发现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剧本及作者“永嘉九山书会”等均出现在温州,因此,关于中国南戏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起源于浙江温州。但是近年来,学术界对此却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对南戏温州起源说表示存疑。最近,温岭籍研究专家、省社科联副主席连晓鸣在《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三期上发表题为《中国南戏探源》(以下简称连文)一文,提出了新说,认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尤其像戏剧这类综合艺术形式的兴起,不能光是停留在“村坊小曲”和“里巷歌谣”、“既无宫调,亦罕节奏”,是“畸农市女顺口可歌”的原始状态,而应从其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探究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关系以及其相应的“文化圈”。他通过对台州地区的民俗地理、历史沿革、宗教音乐、戏曲考古等方面的寻考,提出“台州是南戏形成的主源区”这一命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连晓鸣先生的这篇长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在文中第一大部分,他指出,从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来看,台州和温州同处一个历史地理单元。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台州和温州虽然在行政区域上分分合合,且以各自独立建置的时间为主,但从行政区域沿革的史实来看,台州与温州因地理气候等客观环境的因素,实则“难舍难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出现的最有生命力的经济模式———“温台模式”,亦足以说明台州与温州不仅在地理环境、人文观念及经济模式等均处于同一区域范围内。连文中说,就以与戏曲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祀神活动来看,温、台地区长期有着一种所谓的“社会”,或称为“迎神赛会”、“迎会”,它是从远古相传下来的崇祀保卫神的风俗。
众所周知,宗教和戏剧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三大古典戏剧:希腊古剧(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均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一种古典戏曲的产生,不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宗教状况。所以连文的第二部分还从南戏形成过程中与佛教的关系,通过对台州佛教文化的考察,认为台州具有孕育南戏产生的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他指出,台州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宇内的天台山,孕育出华夏文明中相对独立体系的文化———天台山文化。它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三个部分组成。唐宋时代,天台山亦即台州地区无比昌盛的佛教和道教,不能不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其中包括本地区(温州、台州)范围内民间广泛爱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综合艺术形式———南戏,产生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佛教文化“变文”与戏剧具有相当大的渊源关系,变文说唱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对综合形态中国戏曲的成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连文中以天台宗从盛唐时开始实施其“普及”任务,通过“俗讲”(就是为了向民间广传佛法,将佛经内容以变文形式连讲带唱宣扬)向大众普及为据,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天台宗发源地的台州地区,受其(引者按:指佛教文化普及)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其通过“俗讲”,在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中,必定留下深深的印记。连文还从南戏唱法与天台佛教唱法之间的比较,认为天台佛教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对南戏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惟一不同的是寺院中的因其内容的约束,其诵唱形式相对呆板、程式化,而南戏因其情节和表演的需要,则更加自由、多样化。同时,南戏的“清讴”干唱方法,也恰恰来自天台山佛教音乐。连文中还举出了天台山佛教与南戏相关的两件资料,一是天台山国清寺曾藏有印度古典梵剧《沙恭达罗》的写本,而梵剧在题材上是与南戏有着相类似的地方的,两者大多描写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题材。另一则材料表明,天台山佛教对日本古代戏剧能乐产生亦有影响。
连文的第三部分则从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北宋戏文砖,以及唐代号称“诗书画三绝”的郑虔(郑广文)因安史之乱被贬台州,带来北方参军戏等历史文化传承关系,认为台州具有孕育南戏的独特条件。
1987年11月,台州地区的黄岩灵石寺塔在落架大修时,于塔体中发现了一批作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的阴线浅刻戏剧砖,它的发现,充分说明了至迟在五代时期,台州已有了普遍的滑稽戏的演出活动,所以才有可能被制砖工匠刻划在砖面上。此时台州戏剧活动的出现,有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一是宋时台州经济文化繁荣,为南戏的形成与发育创造了条件。二是从唐时郑虔祖孙两人相继任朝廷的“协律?”看,台州是最早将当时长安流行的参军戏引入江南的地区。三是,南戏“戏文”又名“鹘伶声嗽”,据洛地先生在其《戏曲与浙江》一书中考证,鹘伶就是宋人对温州、台州、处州一带优伶的称呼,连晓鸣认为这一考证结果是符合史实的,南戏的发源地就是在温、台这一带。四是从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第三十二出中直接用了《台州歌》等材料看,宋时的台州不仅为南戏提供《台州歌》等村坊小曲,同时也是南戏演出的主要地区。另外,南宋时台州府临海城里就有了勾栏这一文字记载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
根据上述论据,连晓鸣指出,南戏这一崭新而全面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决不可能是某一小范围内一州或一县的土特产,而应该是充分汲取当时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尤其是唐宋时发达的中原文化),在较广的范围内,多“集体”共同“创新”的。台州作为南戏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地区,其创新主要是在隋唐至宋时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等宗教理论,同时也孕育着中国南戏的产生。
在看到连晓鸣先生的这篇论文后,记者特复印了一份,寄给现居黄岩的温岭籍戏曲专家、台州乱弹老生演员卢惠来,他看后表示基本赞同连晓鸣的观点。事实上,他很早就写出了《浅谈南方戏剧之滥觞和发祥地》(未刊稿),认为我国南方戏曲的滥觞,绝对不是始于宣和年间的温州永嘉的民间歌谣及歌舞小戏,更不是所谓温州土长土长的产物。大量的事实证明,南方戏曲之滥觞与北宋杂剧同是在唐后期参军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南方戏剧最早的发祥地是在台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谨博士在其所著的《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也认为,浙江一带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当无可疑,“虽然目前发现的早期戏剧普遍以‘永嘉杂剧’为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戏剧从隋唐五代时期的参军戏等歌舞杂戏、宋杂剧、金院本之类小型、片断的歌舞戏弄演出,至南宋戏文这样大型而完整的戏剧的发展、演变与成熟过程,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区域内发生的,这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已知的温州这一个狭小的地区,而且有可能与相邻的区域相关。如当时娱乐业最为发达的杭州,甚至福建、江西等地区,都可能加入了这个进程,在其中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作用。”“台州的娱乐与表演业不会自外于这个进程,则是可以推知的。”“从两宋年间以来,台州地区有关戏剧演出活动的记载,相当丰富。历史上有关早期戏剧的文献记载并不多,但是,这是非常之有限的南方戏剧有关的记载,经常会涉及台州。”
事实上,国内戏曲研究权威、浙江大学中文系徐朔方教授就多次撰文,对南戏起源于温州说表示不以为然。在他和李梦生共同主编的《元明清戏曲经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的前言中,他就指出过,“把南戏和温州不可分割地联在一起,称之为温州杂剧”,是“一个误会”。他说,“温州南戏”并没有土长土长的腔调作为依托,可见文献所记的“温州南戏”或“永嘉杂剧”指的是温州艺人创作的南戏,而不是声腔,不能作为南戏起源于温州说的依据。“谁也不会否认温州艺人曾为南戏的成长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它是南戏最早的流行地区之一,但迄今仍未发现片言只字的文献记载足以证明温州曾经存过它所独有的地方声腔,因此南戏发源于温州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同样的观点或参见其所著《徐朔方说戏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中的《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一文)。
台州是否真的是南戏的主源区?这个有趣而严肃的问题还有待有关专家进一步考证。不过,这一新说的提出,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台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提高保护台州传统戏曲资源台州乱弹这一地方剧种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记者黄晓慧)
(摘自 《温岭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