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给人们带来欢笑的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虽然今年已经88岁,但精神依然矍铄。别看马老的脑袋不大,但里面装的"东西"可不少,几百段相声段段记忆犹新,而且谈起相声艺术来那也是"有板有眼"。昨天晚上,大家在天津要为马老举办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
马三立以他质朴自然、蕴藉深远的独特风格自成一派,在中国曲坛久享盛名。他说,干相声这一行,关键是琢磨怎么把相声说到家,一个相声演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功底和时代感,站在台上要有精神气。马三立告诉记者,相声的技巧无外乎是要抖响"包袱"。抖"包袱"就跟踢足球一样,也讲究传球到位,抢了、慢了都不能进球;如果演员在台上"抢纲"、"慢纲",多好的"包袱"也得被糟践了。所以演员的功夫绝不仅仅是背背词,练好了《报菜名》、《绕口令》就行了,更要紧的是细嚼慢咽。马老说,要做好演员,就要懂语法,常动脑筋,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要多向同行学习,特别是要看人家跟自己一样的段子,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马三立深有体会地说,作为演员应具备灵活多变的表演经验。过去我使"活"时常飞来"横祸",如救护车叫、小孩哭闹、茶杯落地等等。我往往能预感到这些"险情"的发生,于是就多垫几句词儿,等噪声没了再翻过来,观众就听清了,"祸"躲过去了,"包袱"也抖响了,效果也出来了。
一位知情者说,马老那段脍炙人口的相声《追》就是看了天津《今晚报》上一段小幽默后受到启发编出来的。别看马三立已经是个耄耋老人,但他并不保守,他不止一次地说过,相声演员一定要跟上时代,论资排辈那一套决不可取,谁有能耐就向谁学习。他说,相声的内容一定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相声顾名思义就是"相"与"声",演员千万不可靠扮怪相出怪声来逗观众乐,而要追求那种能够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才能起到教育人、启发人们思考的作用。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马三立的财富就是观众。马三立说:"我是观众捧红的,不能忘了。演员的艺术水平高低好坏,应由观众来评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
(新华社天津12月8日专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