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北京演艺集团成立10周年,北京演艺集团是国内艺术门类最齐全、内容产品最丰富、资产量最大的演艺机构,是北京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已经发展成为集文艺演出、电影产业、艺术培训、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集团,旗下共有29家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中国杂技团、中国评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曲艺团、北京民族乐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九家院团,每家院团在相关艺术领域里均各领风采。
集团旗下北京市曲剧团公众开放日是九大院团公众开放日的第九站。在九家院团相继打开大门,邀请社会各界走进艺术生产的腹地,让公众体验和了解院团艺术生产的台前幕后,第十次开放日,也就是5月9日14:30,“温故知心•铸魂逐梦”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十周年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六届“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开幕式,即将在国家体育馆举办,为集团、院团和观众朋友搭建一次与舞台艺术的零距离接触,全面展现首都艺术院团的风采与艺术创作实力,同时奏响北京演艺集团“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的序曲。
就让我们步入开放日的美好氛围之中——
从宽敞的北京灯市口西街拐进略显狭小的丰富胡同,没两步便是老舍故居了。5月的丹柿小院沐浴在暖阳之中,院中红花绿叶生气勃勃。老舍先生和夫人栽种的两棵柿子树早已发芽,春意盈盈。老北京人种树讲究春华秋实,而柿子树寓意事事如意。斯人已逝,但小院里处处留下了老舍生活的印记:创作、打拳、养花、养鸟、写字……显示了一个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
如今,人们在老舍先生用文字营造的世界中追忆这座城市曾经的模样,也追寻未来的美好生活。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不仅仅是一部部传世之作,还有一个由他命名的剧种——北京曲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曲剧团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发展起来的文艺院团,可谓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同时今年是北京市曲剧团成立35年,在北京曲剧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骆驼祥子》《龙须沟》《正红旗下》等作品,触摸到一个鲜活灵动的老北京;近年来,北京曲剧一代又一代演员为了剧种的传承发展,也在舞台上演绎着新时期的新北京故事,作为北京演艺集团九大院团之一,北京市曲剧团的新创剧目让人看到了新北京的新风貌,彰显了北京演艺集团的发展实力。
5月7日下午,北京市曲剧团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举办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十周年活动之第六届“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北京市曲剧团公众开放日暨北京曲剧《太平年》主创、主演媒体见面会活动,宣布2019年度大戏北京曲剧《太平年》将于5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5场,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西城胡同里的人情冷暖,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活动邀请媒体及北京曲剧的戏迷与《太平年》剧组演员亲密互动,率先聆听剧中精彩唱段,了解剧目创排背后的故事。
北京市曲剧团艺术总监盛国生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王珏、总经理助理董宁、艺术生产管理部相关人员,北京市曲剧团领导班子成员,《太平年》编剧王新纪、导演顾威、作曲戴颐生,其他主创人员,剧组演员、乐队以及戏迷参与活动。
王新纪曾将《茶馆》《四世同堂》《开市大吉》等老舍先生的多部作品改编成北京曲剧;顾威与北京曲剧结缘20多年,《烟壶》《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啼笑因缘》等作品均由他一手主导;戴颐生更被称为北京曲剧的功勋作曲家,76岁仍奋战在创作一线。《太平年》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前,北平究竟是和平解放还是会有关键一战,悬而未决,槐荫儿胡同的老百姓也因为局势的不明朗,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一心为民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员张志民、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先进女性郑婉贞、靠典当祖产过活的老旗人费三爷,还有靠被服厂发财的崔喜芬、在苦命中挣扎的安淑云和安广顺姐弟……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北京登场,演绎着他们的欢乐、苦恼、迷茫和思索。
提及创排《太平年》的初衷,王新纪回忆:“写这个戏的动议是北京市曲剧团10年前提出来的。当时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觉得以北京曲剧曲牌‘太平年’为题写一出戏,挺合题也喜兴。提纲也是那时候写出来的。如今这个题材又提上日程,就有了这个剧本。”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扶持文艺创作,持续深化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为首都舞台文艺创作提供了不少可供开掘的好题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创排《太平年》也是非常好的时机,同时这也是北京市曲剧团拓宽创作题材、锻炼演员队伍的一次有益尝试。此前为了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普及推广北京曲剧,北京市曲剧团还走进北京大学和北京部分地铁站对《太平年》进行宣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顾威现场介绍了《太平年》的创作、排练思想,“《太平年》中的人物设置和社会环境跟北京市曲剧团此前的作品不同,这次写的是北京西城,跟观众熟悉的《骆驼祥子》《龙须沟》里表现的南城不一样,老话儿说‘东富西贵’,很多当官的和文化人过去都生活在西城,人物的气质、表现要区分开,这在郑婉贞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顾威分析道。在《太平年》的呈现上,顾威并不赞同一味讨好观众,他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方舞台,这短短两个小时,讲述一个新鲜的故事,让演员和观众都有所收获。“看完这个戏,观众的反应应该是——呦,还能这样呢?!这就达到目的了。”
排练现场,常看到戴颐生给演员说戏,语言不能及的时候,她便直接张口开唱以作示范。这次为《太平年》作曲,她颇费了些心思。“这个剧在北京曲剧的舞台上是种新的形式,剧中写的是特定历史时期北京西城的生活状态,在文本、音乐、表演上提出了新的挑战。”戴颐生强调,她在《太平年》的作曲中坚持两点,一是风格上一定要体现北京曲剧的唱腔特点,韵律上追求北京韵味儿,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北京人发生在北京的事儿;其次在唱腔音乐中要准确塑造众多人物,通过不同的唱腔体现人物性格。
了解了这部剧的创作初衷,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见到剧中的主要人物。几分钟的幕后花絮播完之后,剧组演员一一亮相。现场可以看到,从主演到群演都是北京市曲剧团的年轻人,尤其是以郭曾蕊、李相岿、李永德、王玉、彭岩亮、胡优等为代表的北京曲剧的新生代,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学习经历,并且跟北京市曲剧团的老前辈进行过专门学习,各有擅长的剧目和角色。
欣赏了专业演员的演唱,接下来,一群萌娃的登场则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起来,来自北京市丰台五小万柳分校的19名小学生身着盛装,勇敢地走上舞台,与大演员携手演唱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片段,展示了北京曲剧进校园传承普及传统文化的成果。据悉,丰台五小万柳分校是与北京市曲剧团合作多年的北京曲剧基地校,每周北京市曲剧团都会派老师到学校讲唱北京曲剧,参与到孩子们的社团活动中来,普及传承北京地方戏文化,使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接受戏曲熏陶。
“我们的5月,我们的10年。祝北京演艺集团10周年生日快乐!”伴随着一声锣响,现场所有来宾对着镜头伸出大拇指。不少戏迷纷纷与喜爱的演员合影,其中不少人已经准备好了全家人的演出票,期待着和老人、孩子一起穿越回1949年的北京,老人可以再听一听那穿街走巷余韵悠长的老北京叫卖声,年轻人则可以感受一下家乡旧时的模样,看看70年来北京发生的巨大变迁,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