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在第一场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90周年的演出中,坐在我身边的人就是青年演员安平。他是在《大·探·二》刚开始的时候就坐的,裘继戎开头唱《拜山》时,我旁边的位子空着,我猜那时他可能在后台吧。
那天他戴顶运动休闲帽,我一眼便认出来了,为了不打扰他看戏,在“李艳妃”唱完头段后才凑过去小声问:“您是安老师吧?”
安平转过头满脸堆笑地答道:“是,是。”
“我很喜欢您的戏,很高兴见到您。”我礼貌的说。
我们继续看戏,我偶尔拿出相机拍台上的演出,心里却涌上几个思考很久的问题。过了一会儿,我憋不住了,又凑过去问他:“明天是您的《将相和》吧?我请教您一个问题,上次电视里看您和张建国老师演这个戏,“悔悟”后念“罢!”下场时有个范儿,是不是化的《盗钩》中窦尔墩的身段?”
“嗷”,他打量了我一下,“王正屏老师这里就是这么演的。”
“哦”。我把下半句话咽了回去。我是想说这个下场动作太火,不太附合廉颇的身份和年龄,但提到了王正屏老师,我又不好意思说了。可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马上追问:“您演的《坐寨》,为什么窦尔墩拿这书信上场?省去了写信的过程呢?我记得侯喜瑞先生文章里讲过这里有12个身段的必要性和铺垫意义,王正屏先生不也演出来了么?”
“是这样,有的交待过细就拖节奏,节奏太慢观众不适应,把事儿交待了就行。”他讲得很认真。
我们插空又谈了些艺术上的问题,后来他也主动和我聊,评论着台上的某句腔,某个身段,及一些戏理问题。演出快完时,我祝他明天演出《将相和》圆满成功,并期望他能恢复全本《赛太岁》,我觉得此戏很适合他。
书归正传,如今在大赛里又见他的《将相和》,我想谈几个看法:
一、按裘先生的演法,廉颇身上穿的是一笔虎的袍子。如今演员很少穿,今天他终于穿了,脸谱勾得也很美,不错。
二、以前我提过,安平有低头的小毛病,亮相时不够精神,这次好很多,也不错。
三、有句词:“我赵邦列国称千乘”。裘盛戎先生确实唱的是“千乘(cheng)”,读“秤”音。但“乘”字这里应该念(sheng),读“剩”音。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代表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综合实力。如果严谨些,我觉得可以一改,也是对裘派艺术负责。
四、我觉得唱段中间,廉颇踱步摇头甚至有双手撮后腰的身段不太好,不像裘派的东西,既不美也不得体,值得商榷。
五、上面提到的下场身段,他真得减化了,没了舞袖,这是好的。想来也有人向他提了吧,给艺术“做减法”需要些勇气的。
总体上,安平的发挥算正常,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倒也没故意卖弄讨好。比起他的唱来,念白似乎差强人意,不厚重,力度不足。不知道是不是影响他分数的原因呢?
另外,在提两个事。舒桐回答问题时,说:“四大名著是《水浒》、《三国》、《西游记》、《红楼梦》。”我觉得不够严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还是应说全为好,不宜马马虎虎。再者就要请教各位方家了,武净的《艳阳楼》和武生的是否有所区别呢?单从效果上看,刘魁魁今天演的并不如复赛里王雪清演的好,我对武戏知之甚少,这只是个人看法,若武净还有说法则另当别论。

本贴由裘迷于2005年10月03日01:16:3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