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饱含着新民晚报全体同仁深切哀悼之情的花篮,记者昨天中午来到北京工人体育馆东路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住宅楼,这里是刚刚去世的吴祖光先生与他的爱妻新凤霞相濡以沫度过最后二十多年的地方。
仅一个多星期前,挚友们和儿孙们相聚在客厅里,为吴祖光先生祝贺86岁生日,当时宾朋满座,气氛热闹。可现在这里却变成了灵堂,令人肝肠寸断!南面墙上银色框边的遗像中,吴先生含笑望着大家,下面是他和新凤霞老师的半身合影,照片上,这对恩爱夫妻英姿勃发,儿子吴欢说,这张照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照的;遗像对面的钢琴上,一束香袅袅燃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文坛沉浮为真理平生荣辱天下知”,老友张德林的挽联挂在进门处,勾画了吴先生的一生。大大小小的鲜花花篮络绎不绝地送来,摆满了大半个灵堂和过道,再顺着楼梯摆到了三楼;邮递员也来了,手里是一厚叠唁电,发自全国各地。
昨天,京城春雨淅淅沥沥。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的女儿赵青夫妇进门后放好花篮,抽泣着在吴先生的遗像前长跪不起。相声演员牛群的太太刘肃举起相机对着遗像和花篮挽联连按快门。她说,牛群曾给吴老和新凤霞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她要把大家送吴老的整个过程都拍下来,和以前拍的照片一起做成“一个本”,让两位长者的音容永存。周巍峙先生喘着气爬上四楼,他拉着吴霜的手说:“王昆还在苏州,让我代她表示悼念和问候你们。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定要用你父母的合影照。”吴霜连连点头,说“黄苗子伯伯也这样建议”。
记者向吴霜姐弟转达新民晚报领导和同仁们对吴先生的沉痛悼念和对家里人的诚挚问候。吴霜说,父亲对新民晚报始终有着极深的感情,多年来,他每天都要看新民晚报,还总是提起副刊“夜光杯”。“他常给夜光杯写稿,动员母亲也写,看到夜光杯登出母亲的文章,他非常高兴。”几十年来,他和在京的十多位新民老报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每年都要聚会几次。新民报的创始人之一邓季惺先生去世后,他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一起参加在北京日报社举行的邓季惺先生追思会。他为新民晚报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感到高兴,新民晚报驻北京记者站搬入新址,新民晚报在北京举行70周年报庆活动,他都欣然应邀前往。吴欢说,当年父亲在重庆新民报上首次发表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许多人才知道共产党里也有文学大家和巨人。
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带来了孙家正部长的问候,他告诉吴霜姐弟,文化部老干部局已开始起草吴先生生平。吴欢表示,“一切由组织上来定位。总之,父亲是共产党最好的朋友!”(驻京记者
杨丽琼)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