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郝,侯"净行三大派相继崛起,打破了老生挑头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后来的裘盛戎更是将净行艺术推上了一个高峰,造就了今天"无净不学裘"的局面。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众多裘派演员之中,最有名,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数孟广禄了。
孟学于方荣翔,方是裘的亲传弟子,和裘相比,方的嗓音精巧有余而雄浑不足,于是方结合自己的特点,在裘派的刚中融进了柔的成分,弃用裘常用的虎音,炸音,走精致柔美的路子。孟在继承方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造"。他的嗓音高亢挺拔,演出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又极会调动观众的情绪,该出彩的地方凭着一个高腔就能把掌声要下来。由此赢得了观众无数赞誉,从他参加春节晚会的频率就足见他的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只是我生性愚钝,每次看到孟卖力的演出,总要自问:"这还是正宗的裘派么?"
孟演唱时其调门之高,音量之大,恐怕就是裘也未必能及,他又凭借这一优势,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如他最拿手的"探阴山",最精彩的一句"又只见,小鬼卒,大鬼判,压定了屈死的亡魂,项带铁链,悲惨惨,惨悲悲,阴风绕,吹得我透骨寒。"当唱到"寒"字时,往往调动全身的神经,竭尽全力,甚至整个身体都随声腔的起伏抖动起来。还未落腔,场下已是"好"不绝,掌声雷动。反听裘的这一段现场录音,唱到"寒"时,行腔仍很自然,并不着力加大音量,而是靠着声音的或紧或慢,忽重忽柔体现韵味,丝毫不见拼尽全力,更未有强弩之末的迹象。孟的唱畅快淋漓,确是让人高呼"过瘾"而后快。但过瘾的未必就是艺术,裘派是在金少山的压力下创立的,和金相比,裘身材不高,音量不够,嗓音没有金"声震屋瓦"的效果,于是裘露巧藏拙,另辟妙境,研究发声吐字的方法,利用鼻腔,脑腔共鸣,以韵味取胜。裘的唱自然没有金的"过瘾",但是韵味十足。裘到了晚年,更是精研气口,研究出"无声换气法",通过巧妙安排气口,并运用"偷气,缓气"等技巧,唱来连绵不绝,丝丝不断,又毫不费力,观众却察觉不出明显的气口,更不要说出现以身体带动声音拔高的现象了。孟的唱是很痛快,但有些过于追求演出效果的趋势。高门亮嗓本来是优势条件,但为了唱而极力拔腔,反而损失了几分裘派独具的韵味,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裘的唱好比是陈年的老酒,醇香爽口,初尝酒劲不是很冲,但余味无穷。孟的唱则好比烈性烧酒,入口辛辣,畅快淋漓,饮后让人大醉一场,却少了几分酒香,不省酒力者恐怕不宜多饮。孟无疑也是善于"藏拙"的,他善演的"探阴山","锁五龙"等,均是需要情绪高昂,激情演出的,孟也的确淋漓尽致的发挥了自己的特点。裘有一段"姚期"的录音,韵味醇厚,炉火纯青。可惜未听过孟唱的"姚期",不知其如何用激烈的唱法表现姚期老成稳重,陪王伴驾时又小心谨慎的形象。
之所以给孟吹吹风,而不是泼盆凉水或者当头一棒,是因为并不是要否认他的艺术,而只想让他清醒一下,静下心来研究研究裘派的精髓,在艺术上能够精益求精,而不要被观众的掌声和鲜花冲昏了头脑。盼望着这位优秀演员能够早日成为 "艺术家"。

本贴由裘皮马于2002年2月18日12:18:58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