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去最长十几分钟的小戏改造成两小时左右的大戏
信报讯 由鞍山市戏曲剧院创排的海城喇叭戏《跷中情》,将高跷搬上了舞台。这台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喇叭戏,将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上吹出“唯美调”。
海城喇叭戏《跷中情》的剧本由王成禄、董凌山共同编创,导演是沈阳评剧院艺术总监李维鲁。故事发生在素有“天下第一跷”美誉的海城牛庄,主人公是牛派高跷与万派高跷的两位掌门人。由于两派高跷各有绝活,互不服输,使得两家水火不容。风趣幽默、足智多谋的村主任“牛大喇叭”意识到,牛庄要想保住“天下第一跷”的美誉,就必须让两个派别的尖子演员合并成一队。牛主任最终以真情打动了牛家和万家,两支高跷队合并成一支队伍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对冤家成了亲家,“天下第一跷”的大旗也跨过大洋飘向了海外。
据介绍,这出戏的创作颇费周折。喇叭戏向来都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小戏,而且是单人、两人,最多三人合演。但一出大戏要有个完整的故事,时间也需在两个小时左右,并且要用整套演员阵容来完成整出戏,这就给编导和唱腔设计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每一段唱腔、每一个曲牌、每一句唱词,两位编剧和唱腔设计陈世堂都要精心琢磨。剧本完成后,两位编剧还请来专家对剧本进行多方论证,剧本交到戏曲剧院演出人员手中时,已经改过六七稿了。
导演李维鲁过去所排过的大戏,都是那种可以让人荡气回肠的大悲剧。但这次排《跷中情》他对自己的风格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导的是一部纯喜剧。李维鲁说,这出戏的题材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人类的;既有地域性,又有通俗性。海城喇叭戏是一种民间艺术,但已濒临消亡。这次,我们全体创作人员将这种民间艺术重新整合,并且进行创新,将高举唯美主义旗帜,将高跷搬上舞台,排演一出独特、传神的现代题材的喇叭戏。剧组主创人员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做到“简单的深刻”,用陌生化的处理手法再现喇叭戏的神韵。同时,还为该剧重新制作了喇叭戏特有的服装,对唱腔也重新定了调,主奏乐器选择比较畅快的唢呐。这样,整出戏就体现了一种风情美、质朴美、喜剧美,令人耳目一新。剧中,由高堂俊主演村主任牛大喇叭,曹华饰牛翠花,肖杰饰万老蒯。(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