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来自浙江温岭的民间剧团——太平人民剧团以精彩的演出引起关注。
温岭太平人民剧团是温岭市活跃于城乡演出市场的23个民间越剧团中的佼佼者,曾多次在台州市民间戏剧节等演出中获奖,团长陈欣曾参加第五届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并获演员一等奖。该团建团3年多来,扎根于农村基层,以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立足点,成为温岭乃至台州地区最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民间剧团之一,平均每年演出高达520场,甚至出现过一夜订出五台戏的演出“奇迹”。

心贴群众,以多彩的节目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该剧团虽属民营性质,但始终把“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千方百计让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立团之本。要想群众满意,必须有好的节目,3年来他们集中精力和财力排演了28场大型的传统好戏,另外还排出了100多场路头戏和许多用来加演的小节目。他们的每一出戏曲剧目都力争精益求精,有所创新。如团长陈欣主演的《康王告状》一剧,几经修改完善,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在台州各地农村已上演过100多场,观众总是百看不厌,场场爆满。
在演出形式上,他们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剧本戏和路头戏两者并重,常常是白天演出路头戏,晚上演出剧本戏。此外,还经常在演出前加演形式多样的小节目,不但有舞蹈、唱歌,还有相声、小品等,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他们在演唱歌曲节目时,常邀请观众上台互动演出,与民同乐,引来群众阵阵掌声;他们的相声小品,都来自实际生活,还能结合形势作正确的舆论宣传,如相声《赌场风波》、快板《阿毛找对象》分别讽刺了社会上赌博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一些不良现象,在群众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提高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观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民间剧团似乎就是那种只有几样道具、几件服装,音响灯光设备陈旧的小戏班子。温岭太平人民剧团在建团初期的确也因资金短缺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长陈欣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演出质量,剧团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于是,剧团广纳良贤,博采众长,高薪聘请艺术学校毕业生和原国有专业剧团演员加入,并经常邀请名师为演员教授传艺。同时,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充分发挥年轻演员的亮点和创造性,以提高剧团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剧团还专门制定了演出细则,强调戏德,优化台风,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看齐。目前,该团阵容强大,且多以年轻人为主,艺术质量也大大提高。
在硬件设备上,剧团也作了改进,不但添置了服装道具,更新了音响、灯光,甚至还用上了手提电脑控制的电子字幕显示设备。演出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使剧团在群众中树立了口碑,剧团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为剧团赢来了一桩桩生意,各地农村常常争相邀请,演出业务应接不暇。

面向市场,以灵活的经营方式提高剧团生命力

民间剧团要生存,必须向市场要效益。温岭太平人民剧团除了努力以演出质量赢得观众青睐之外,还采取了灵活的经营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剧团的生存能力。在人员聘用上,剧团演职人员都相对稳定,有利于剧团长远发展。在分配模式上,通常采用“等级计场报酬制”,艺术水平较高的主要演员报酬一般要远远超过普通演员,按场计酬,多劳多得,打破了“大锅饭”,有利于调动演职人员的演出积极性和演艺水平的提高。在流动性方面,剧团长年累月活跃于农村演出市场,他们带着铺盖、道具上高山、下海岛,不论是城郊还是农村,只要哪里有戏演,那里就活跃着剧团演职员们的身影。正是因为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契合了民间戏曲发展的内在规律,才使得太平人民剧团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从众多民间剧团中异军突起,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民间戏曲劲旅。
戏曲来自民间,戏曲服务民间,温岭太平人民剧团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民间剧团只要扎根于民间这片沃土,它就一定会根深叶茂,其艺术之花也将更加鲜艳不败。 (杨燕宇)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