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佚是一项通过蒐集、审辨、拼组散佚文本碎片复原文献的基础性工作。古代戏曲的辑佚,是从宋元南戏及杂剧开始的。这一领域经过诸多前辈学者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南戏、杂剧佚曲,从元明清三代的曲选、曲谱、曲话中被搜集、整理出来,极大丰富了宋元戏曲剧目及文本的总量。尤其是宋元南戏佚曲的辑录与整理,为完整描绘南戏发展的历史脉络提供了可能,补上了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失去了的环节”。
明代戏曲辑佚的成绩与短板
相对宋元南戏、杂剧而言,明代戏曲辑佚工作起步要晚,成绩要小。王古鲁《明代徽调戏曲散齣辑佚》辑录明代徽调青阳腔散齣16种。继王古鲁之后,在明代南戏、传奇辑佚上用力颇勤的是赵景深,他的《明清曲谈》《元明南戏考略》《戏曲笔谈》都涉及明代戏文、传奇的佚曲辑录工作,另外,他还撰有《明清传奇辑佚》一书,可惜未公开发行,仅见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有零星的引用。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明传奇辑佚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佚曲目录的编订,如王安祈编订《明传奇钩沉集目》、吴书荫编次《明传奇佚曲目钩沉》,分别著录明传奇散佚剧目91种和126种。王、吴“简目”搜罗甚勤,明传奇佚曲的重要剧目基本收入囊中,对明代戏曲辑佚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明传奇佚曲辑录工作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随着明代知名剧作家全集、戏曲集的编纂,相应作者的佚曲收集其中,如徐朔方点校的《沈璟集》、张树英点校的《沈自晋集》、李占鹏点校的《汪廷讷戏曲集》等。此外,黄仕忠也做过《龙泉记》的辑佚;张文德、赵兴勤、吴志武的论文也涉及明代戏剧家佚曲的辑录或本事的考索,对相关明传奇辑佚工作亦有所帮助。
总体来看,明代传奇佚曲的辑录工作尚未全面而系统地展开,已有成果关涉的明代传奇佚曲数所占比例还很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明代戏曲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研究。这种局面与明代戏曲的散佚情况不同于宋元杂剧、南戏有关。明代戏曲存世全本的数量较大,散佚剧目的数量也不容小视。戏曲辑佚的前提是全本已佚,然明代戏曲全本的家底不清楚,是近年明代戏曲研究尽管有长足进步,相关辑佚工作未能全面铺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寻访戏曲全本与蒐集稀见选本
寻访戏曲全本与蒐集稀见选本,是明代戏曲辑佚必备的两项前期准备工作,也是能否实现《全明戏曲》“全”而“精”编纂目标的前提条件。
对明代戏曲的辑佚,是建立在全本普查的基础之上。过去这一工作未能全面铺开,原因在于要全面掌握明代戏曲存佚情况,凭个人之力很难办到。当下《全明戏曲》的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笔者参与其间,依靠课题组前期寻访之基础和国际交流之便利,多次前往国内各大图书馆访书,或托人到欧美、日本等境外公私藏书机构核查底本。经过努力,我们基本摸清明代戏曲存、佚剧目的家底,明代戏曲辑佚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然成熟。
明传奇辑佚对象,主要为明清两代之曲选、曲谱,曲话中偶有零曲。辑佚所需之曲选、曲谱,有些已公开出版,如《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孙崇涛、黄仕忠整理的《风月锦囊笺校》,而台湾影印的30余种明清重要戏曲选本、曲谱总集《善本戏曲丛刊》更是辑佚工作凭依的重要文献。
明代戏曲辑佚成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占据研究资料的多寡,而明清戏曲选本的掌握则是重中之重。根据目前各种戏曲工具书及相关论著提供的线索,按图索骥式地搜集稀见明清两代的戏曲选本,最大限度地增加戏曲选本的数量,理论上就增加了佚曲的总量。经过访查发现,尚有《征歌集》《缠头百练二集》《乐府名词》《乐府争奇》《乐府遴奇》《新镌乐府时尚千家锦》《新镌乐府时曲万家锦》《曲选》《初镌歌林拾翠》《冰壶玉屑》《词珍雅调》《来凤馆精选古今传奇》《昆弋雅调》《万锦清音》《今乐府选》《词林落霞》等数种未曾公开影印,寓目不易。不仅如此,有些选本同名而实际有所差别,如《万锦清音》存国图藏本和傅惜华藏本、《初镌歌林拾翠》存浙江省图书馆藏本与国图藏本,相互之间都有一些差别,需要仔细甄别,逐一核查。经过近几年的访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国内外藏戏曲选本的情况,待时机成熟,将这些稀见戏曲选本影印出来,供学者研究利用。
审辨名实关系与拼组文本碎片
从曲选、曲谱、曲话中辑录的明代戏曲散齣,尚需仔细甄别,并非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辨明它与全本的关系,确定已经散佚,至为必要。再将这些确为佚曲的碎片予以整理,通过著录剧名、辨析别名、考释本事、考证剧目流变、统计佚曲数量、编排宫调位置、联缀曲牌次序、注明角色演唱、撰写关目提要、校勘异文等流程,完成碎片的拼组和重排。
在实际整理过程中,辨析别名与确定各类曲文关系,是经常碰到的难题。现存明代戏曲选本所选散齣、零曲虽标明其选自何剧,但由于明代出现大量同题材剧作,剧作家也喜好改编旧作,曲选、曲谱编纂者标新立异,所标剧名颇多同名异曲、异名同曲的现象。所谓“同名异曲”是指剧名相同,实际曲文内容不同的剧目。明代传奇《金环记》至少有两种,一为木石山人所撰演海瑞事迹之《金环记》,二为演花云抗击陈友谅就义之《金环记》,二剧皆仅存佚曲。这类剧名相同却搬演不同内容题材的“异曲”尚好分辨,对于同名同题材的“改本”则需要更为细致的比勘。所谓“同曲异名”现象,是指出于同剧的系列散齣零曲,收入不同曲选、曲谱时被编纂者另题新的剧目。这一现象同样困扰着明代戏曲的辑佚工作。不同的戏曲选本,在选录同一剧目散齣时,变换剧名,不经过一番对比,难以辨明佚曲的归属。以《五桂记》为例,《大明天下春》《大明春》《摘锦奇音》等曲选题为《五桂记》,《乐府红珊》《群音类选》则题作《晬盘记》《睢盘记》或《萃盘记》,《群音类选》《怡春锦》又题作《登科记》,《乐府玉树英》则题作《丑枝记》。经过曲辞的比对,实为一剧多名。类似情况在明传奇中并不鲜见。厘清同名异曲、异名同曲的情况,考定佚曲与作者、佚曲与全本的对应关系,在宋元戏文辑佚过程中较为少见,却是明代传奇辑佚工作之重点和难点。
经过努力,明传奇辑佚工作基本完成,辑得散佚剧目凡230余种,拟汇总为《明传奇佚曲全编》,成为现存300余种明传奇全本之重要补充,以便学界对于明代戏曲文献的利用,推进明代戏曲史和明代文学的研究。(陈志勇)
(摘自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