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17日春节,周信芳与黄桂秋首次挂并牌演出于上海黄金大戏院,助演有王熙春、俞振飞、袁世海等。合作54天非常成功,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非常欣赏黄的唱,对黄说:“你的唱别具一格,真可以自成一派。”果然,不久《春秋配》被公认为黄派第一出代表作问世。后来,二人又先后合作了4次。袁世海先生1998年在《中国京剧》上撰文说:“周、黄合作演出了许多旷世杰作”。袁与周、黄多次同台,其言由衷。
解放后,周先生政治地位很高,成为华东区京剧界的领导,但他仍不忘老搭档黄桂秋。在上海京剧院筹建组班时,曾与黄恳谈:“五弟,你要认清形势,不要再单干了,帮我来搞京剧院吧!”黄听了很为感动。当时如果他进京剧院,以他的声望可担任副院长管业务,可黄觉得自己自由散漫惯了,进入国营单位坐班制要受约束,又考虑经济上相差太大,结果婉言谢绝,令周很失望。这是黄的一大失误,后来他的“秋声京剧团”解散,本人受处分“戴帽”,才悔之不及地说:“未听周院长的忠告,是我一生最大的错误”。
黄桂秋的剧团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确实风光了一个时期,但随着整个反右运动的开始,国家对私营剧团也加强管理整顿。1958年工作组进驻秋声京剧团后,揭出管事、会计贪污公款事,当事人被判处7年及9年徒刑,剧团被解散。黄桂秋也为此涉嫌生活问题受审,工作组提出判刑三年。因他是名演员,结案时送周信芳同志提供意见,那时如果周说同意,则立即执行。可周并未顺水推舟,而是提出:“如果黄桂秋被判刑,则黄派就完了,为了保留这个流派,我认为监督劳动为好。”这样黄才被安排在新民京剧团改进,月支生活费90元,所以说是周信芳挽救了黄派。
1962年黄桂秋摘帽后,周院长与吴石坚书记立即给黄定为月薪250元,这在当时已算是高薪了。不仅如此,还于1963年3月要黄在天蟾舞台演出一周,并在橱窗内贴一张“黄派唱腔简介”,重点宣扬黄派。知音者大有人在,于是当年盛况重现。原拟把黄的唱段重新整理录音,已与上海唱片公司谈妥,惜因琴师程志声患肝癌而未果,真是遗憾之至。
由此可见没有周先生对黄派的支持,黄桂秋可能已病死狱中了,所以文化大革命时,周被无理批斗,黄气愤地拍案说:“这样对待一个好人,太没有人性了。”他们二人的友谊是多么真诚啊!
(摘自 台湾《弘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