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松下书》是麒派代表剧目之一,今天这出《扫松下书》成立非常冷门的戏,而在我童年时看得最多的剧目就是它,那时我随先父王桂卿先生跑码头,在南昌就见过非常红的一位老生名叫刘荣升,他常演的剧目便是《扫松下书》。这位老生扮相好,穿戴上又干净又漂亮,还有一条好嗓子,一句翻高唱"你休要提起那蔡伯喈。"这是一种风格,后来他由江西进川后,再也没看见过。
另外有三家。一位是小三麻子(李吉来)。他长年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做基本演员,和名丑刘斌昆常演这出戏,既别致又精巧,不管是哪位名角来,都可以在前面配合演出。二人搭配整齐,可算是黄金搭档。
再有是一对父子,李东来与李桐森。桐森的张广才,李东来的李旺。桐森和小三麻子是叔侄同宗,是三麻子老前辈的路子,用句行话"没得说"。
还有一位也是三老爹的路子,那就是林树森老前辈,人称林三爷,他也常演《扫松》,配李旺的是名丑李春棠。林三爷以嗓子好、唱腔优美,加上表演堪称一绝。
还有一些演员演《扫松》,如王麟昆、陈鹤昆都是学麒派的演法。
先父也学过《扫松》,在江南一带如果不学《扫松》,好象缺一门儿,因为它的唱法不一样,曲名叫[清江引],如《跑城》[高拨子],跟皮黄不一样,这出戏早年北京马连良先生也演,后来放弃了。
周信芳先生的弟子高百岁曾与李正福演《扫松》,前面加上《描容上路》,由程派名家李蔷华扮演赵五娘。
周先生这出《扫松》后来不单演,总是在《全本赵五娘》中才有《描容上路·扫松》。解放后方才单演。我看的多了,加上也向先父学过这戏,常常练习一下身段,如绊跌一跤动作,三岔路道等。
周先生的《扫松》与众不一样,旁人要演半小时或半小时以上,周先生只有20分钟,这就精炼好多,戏中一段念也不一样。老的开头念做[数板]:"老迈年高……",周先生改念"老汉亲自把松扫"。他把戏安排得既精炼又合理,不拖泥带水,真是煞费苦心,精益求精,绝不浪费观众一分一秒时间。
(摘自 《梨园周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