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8月17日报道 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拉开序幕已经一周多,自开幕以来数十场精彩纷呈的话剧节目已经轮番演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为北京人民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为青春追梦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梦境中的那一场哭戏,让我整个人融入到了杜丽娘的角色中”,音乐话剧《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的扮演者宋可在刚刚结束演出后如是说。宋可是一名来自浙江丽水的大三学生,在一次歌唱比赛中她被学校剧社的老师发现,并成为话剧《牡丹亭•游园惊梦》的主角。
宋可告诉我们,现实中的自己性格特别活泼开朗,这与话剧中的杜丽娘在性格上出入很大,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她在台下经常花更多的时间熟悉剧本,同时会仔细揣摩杜丽娘的性格,力求让自己能把这个角色演活。暑假结束后她将升入大四,马上面临着实习与找工作,也许这也将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学校的活动,因此宋可格外珍惜来北京演出的机会,她希望自己的话剧梦想能在北京实现。
对话戏剧让青春更有张力
本次大戏节在剧目上呈现出的一个特点:改编自传统经典名著的参赛作品较往届更多。除了《牡丹亭•游园惊梦》外,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改编之作,如《青蛇之天生绝配》即是本届大戏节的另一改编佳作。“《青蛇》这部剧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她自我觉醒,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人性的追问”,该剧青年导演白彦泽在演出前告诉我们。据了解《青蛇之天生绝配》这部戏在今年5月份,曾作为该校的毕业大戏首次演出,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该剧的主要演员均为新生,在几个月的努力排练下,最终成功参加了本届大学生戏剧节。
“我觉得中国的话剧启蒙,就来自于这种非专业的,或者学生群体,而且学生一直存在于中国话剧的血脉当中,包括《雷雨》也是曹禺在学生时代写就的。”白彦泽认为,学生群体是推动中国话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他希望通过学生话剧这一创作形式,以现代方式和理念重新演绎经典名著,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话剧的创作上来,并期望以此为中国话剧的发展注入青春的气息。
“好的话剧需要思想的碰撞,也能最大程度体现大学生们的张力”,原创话剧《我要上天的那一晚》导演马迅之这样认为。原创话剧虽然缺少历史的积淀,少了一些厚重,但是它却从来不乏精彩之处,正是没有那么多束缚,原创话剧在创作上往往能突破陈规,起到意想不到演出效果。马迅之告诉我们,该剧社的宗旨是认真学话剧,认真玩话剧,他希望剧组人员可以把话剧当成一个兴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去做,在认真做的同时,最大发挥每个人的主观性,凸显大学生在创作中的活力与激情。
让大学生成为话剧的主体
“我们从大学来做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戏剧文化来说,我们必须从培养观众抓起”,音乐话剧《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指导老师兼导演哈利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来自丽水学院的哈利老师认为,戏剧离不开剧场,剧场不可以没有观众,从大学生创作话剧的角度看,也是在为中国话剧培养一批生力军。“我们在传统的戏剧中加入了现代元素,就是希望能让年青一代的观众与戏剧产生共鸣,加深青年一代对戏剧的认识与兴趣”,哈利老师表示,对传统戏剧的革新不失为加深大学生与戏剧关系的一个有益探索。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先生是今年大戏节的评委之一,自开幕以来他观摩了十多部参赛话剧,杨乾武先生认为本届大戏节无论从表演水平、布局构思、场景设计等方面较往届都有很大进步,这说明观众对话剧的重视,也是话剧回暖的表现,这其中青年大学生的参与功不可没。杨乾武先生表示,希望大学生们作为创作话剧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凸显自身活力,不断创新理念,从而彰显话剧本身独有的魅力,让话剧走进大众的生活中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