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醒木,一把折扇,说书人口若悬河;一张椅子,一碗清茶,听书者如痴如醉。自大年初一开张以来,位于北京朝阳文化馆古色古香的“小梨园”剧场中的“丽如书场”又把许许多多观众领回了京味儿十足的往昔岁月,着实让评书爱好者过了一把瘾。
在这之前,京城中已经18年不见书场,许许多多关于书场的记忆定格在了18年前关张的北京最后一家书场———天桥书茶社身上。“丽如书场”的开张,可以说是又一次地延续了这种记忆。
“丽如书场”由著名京派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老师现场播讲。尽管没有做什么前期宣传,开播以来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前来听书的观众,既有爱品清茶的白发老者,也有喜欢可乐的垂髫孩童;既有热衷于古代历史的文学爱好者,也有计算机等理工科出身的IT界精英。一直参与此项工作的文化馆工作人员娄悦介绍说,原本以为观众会以中老年人居多,然而,后来的实际情况却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经过粗略的统计,自大年初一以来,老年观众仅占到了观众总数的一到二成左右,真正的主流反而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与时尚流行相联系、却与评书这种传统艺术门类不沾边的年轻人。而且,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些观众中,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逞一时好奇之心,他们真正爱上了评书这门艺术,几乎成了逮了空儿便会赶来的忠实观众,一些人甚至已经向连老师提出了学习评书艺术的请求。
所有的这些,都让人感慨、振奋:虽然18年不见书场,然而书场却依然有着市场。

书场绝迹原因种种

连丽如至今仍对当年观众在书场挤着听她播讲评书的盛况记忆犹新,“当时一说书,书场往往都是满员,后边的空地甚至台上都通通坐满了人,听众特别欢迎”。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当年影响广泛、观众众多的传统艺术表演场所,18年前却不得不从京城默默退出。谈及其中的原因,连丽如颇多感慨。她认为,这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都比较忙,很少有闲暇和心境来静静地欣赏艺术。而且,虽说评书艺术断档18年,实际上从“文革”开始,这门传统的艺术便深受影响,这造成了观众层的断档,而培养一个观众层是很不容易的。再有就是场地问题。虽说评书表演只是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但是场租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观众减少的情况下,它对书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的马国光先生则从宏观层面对此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历史断层和文化多元化也是导致书场绝迹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历史不存感情和兴趣。即使是离现代较近一些的明清历史,他们都不是特别关心,更不用说评书中的许多段子讲述的是东汉、三国等更为久远的故事。这种历史断层现象的存在无疑影响到评书的观众群。而且,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以及娱乐方式是多样化的,这也给书场带来了压力。

办书场为了圆夙愿

虽说书场已经绝迹18年,连丽如却一刻也未曾离开心爱的评书艺术,电视上、广播里时时能够听到这位连派评书惟一传人充满神韵的声音。然而,作为京城书场里培养出来的仅存的一位评书艺术家,办书馆是连丽如多年的心愿。
这个心愿,一方面当然与她同书馆的感情有关。连丽如始终认为,评书是一种现场性的艺术,尽管它也能通过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传递给广大观众,但是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都无法准确传达现场听评书的全部魅力和韵味。而且,评书艺术离开书馆,离开现场观众,也开始面临观众减少和演员断档的巨大危机。再者,连丽如表示,在没有书馆的这些年里,也有许多人包括许多年轻人提出要学习评书艺术,这当然是一种好现象,但是书馆是学习评书的最好场所,没有书馆的锻炼就不是真正的评书演员。当年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优秀的评书演员,同当时各书场之间存在的激烈竞争是不无关系的,因而,从培养新一代的评书演员这一点来考虑,重建书场也势在必行。
之所以现在推出“丽如书场”,连丽如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的形势很好,申奥成功、申博成功等等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及“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声日高又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这一次,朝阳文化馆还提供了古色古香的“小梨园”剧场,所有的这些,为书场的出世创造了条件。
当然,现在办书场,主要还不是从经济方面来考虑的,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无论从观众层面,还是从包括场租、投入的人力、物力等在内的演出成本层面上,要想通过书场来赢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办书馆,主要还是着眼于把评书特别是京味十足的连派评书传承下去,如果真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那么,只能说书场的效益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付出之后,在培养起一定的观众群并逐渐把书场的品牌做大之后,才能慢慢显现出来。

振兴评书需多方努力

“丽如书场”自开张以来,一方面尽可能地还原了老式书馆的各种细节,如:按照旧俗将一斤茶分成100包,并以不同档次供听众选择,一方面也根据当前人们的消费习惯,作了一些适应市场需要的调整。比如老书场的演出时间一般是两个小时,中间还有休息时间,但对于现代的观众而言,这种规定就显得偏长了,于是书场将演出时间调整为一个半小时,如此等等。同时,书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量满足观众的需要以及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观众,比如他们为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发起了征集建议活动,征求观众对书场、对段子以及对书场举办的一些活动的建议;他们还推出了“孝敬父母优惠月”特惠月票以及会员卡等等。
“丽如书场”的出现以及它的上述做法无疑为复兴评书艺术尽了力,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已经连续听过多场连老师表演的马国光表示,要把连老师的表演介绍给他的经纪界朋友,并力求促成她到台湾进行演出。然而,无庸讳言,这仅仅是评书界走出的一步,真正要繁荣评书艺术,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马国光先生说,在这其中,政府层面的支持犹为重要。在台湾,许多老艺人都为各方人士所尊重,而且政府有专门的“薪传奖”,用以奖励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此外,连丽如认为,致力于学习评书艺术的年轻人也要摈弃浮躁的心理,不要一心追求成名、追求报酬。只有静下心来,真正把评书学好,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才能真正把评书艺术发扬光大。 (汪建根)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