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代,我上初中时有幸看过吴绛秋老师的演出。《武松与潘金莲》他的潘金莲,黄元庆的武松、方荣慈的武大;《金玉奴》他的金玉奴,方荣慈的金松,王海玉的莫稽,叶盛长的林大人;《姑嫂英雄》他的薛金莲,赵慧娟(梅先生的弟子)的樊梨花;《花田八错》;《棋盘山》;他的青衣戏《贵妃醉酒》、《宇宙锋》。那时不懂戏,只看个热闹。觉得吴老师满台夺目生辉,光彩照人。记得剧场过道的两旁全站满了人。
有幸结识吴老师是在96年的6月。他的学生王璐为了庆贺吴老师76岁生日,在北京建工礼堂演出他亲授的《翠屏山》,那天很热闹。宋小川给王璐化妆(潘巧云),孙培鸿给邵强化妆(莺儿),王璐踩硬翘,二人上场光艳非常。在演出前,经孙培鸿的引见,我结识了吴老师听说我小时看过他的戏,十分高兴。
96年6月后我经常到吴老师家,去听他聊戏,受益匪浅。说起小时候看他的《贵妃醉酒》,他说他是筱翠花的路子,和梅先生的有所不同。我学唱《梅妃》的唱段还是始于吴老师,有一天聊天,吴老师说:你怎么不学学《梅妃》的二簧慢板呀?那段极好听。你个子高也没有关系,这段可以彩唱,占人不多,最多再上一个宫女。吴老师大致给我唱了一遍,我回家后,找来李世济、李玉茹老师的录音和程先生的演唱曲谱,学了起来。过些天,在去吴老师那里,给他唱《梅妃》,唱的不准的地方他当即指出,并告诉我:你要注意第二句“递一阵笑语声到耳分明”的“明”字,这个落腔很特殊别致,不是按常规落在板上,而是落在末眼上。常有专业的演员去找他学习。刘秀荣、杨淑蕊、关静兰、赵乃华、白玉玲、郭琪等。他为北京的荀派名旦张学英排演了久绝舞台的《宝蟾送酒》、《查头关》、《翠屏山》等。
97年12月24日,我去吴老师家,正遇见天津京剧团的郭琪在学戏,还有王璐等。那天吴老师兴致很高,他对我说:趁着他们全在,今天给你照几张剧装照吧。他的头面很多,还有凤冠、宫装等,吴老师有一米七八的个头,他的服装我穿上还可以,不显瘦小。郭琪给我化妆,吴老师亲自给我戴凤冠,他的凤冠不同于关中的,很大气别致。照了几张剧妆照,留作了永久纪念。12月30日吴老师从北京回上海老家,我们到北京火车站去送行,说好98年5月再回北京选相聚,没有想到竟成永诀。
98年2月吴老师的白血病突然加重,(他患白血病已经十多年)住进医院,5月见好出院在家休养,期间我们经常通电话,他虽然已经78岁的高龄,对生活充满信心,非常乐观。7月初病情进一步恶化,于7月18日去世,享年78岁。19日他的外甥女给我来电话,通知了吴老师去世的噩耗,在北京的学生通过他的外甥女给吴老师献了花圈。8月他的外甥女来北京处理吴老师在北京的遗产,对我说:“我舅舅说,你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别客气。”我要了2张墙上挂着的照片,一张花旦照,照于三、四十年代亮跷的,妩媚多姿,亮丽异常;一张《十三妹》的剧照,挎弓、拿马鞭、戴风帽,英姿飒爽。还要了一本有翁偶虹签字的《翁偶虹编剧生涯》和《梅兰唱腔集》。
吴绛秋老师是一个戏痴,不管他在多么艰难困苦的场合,他全没有放弃。在下乡劳动时,用铁锹翻土,还耍大刀花。70多岁的高龄,在晨练时、在去菜市场买菜时,还要帮上硬跷,坚持练功,引来众人围观。
本贴由休恋逝水于2003年4月28日12:29:06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