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暮春时节,荀慧生先生率团巡回到成都演出。荀慧生先生是四大名旦之一。又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着中国剧协和北京市戏校的诸多职务。他也是生平第一次到四川演出,其意义非比寻常。我当时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任戏曲编辑,如何把他的这次访问演出活动宣传报道好,就成为我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提高这次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把宣传搞得有声有色,除了介绍荀慧生先生在成都演出的实况录音以外,决定在首场演出后,制作、播出一个专题录音报道节目,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访问荀慧生先生,请他回答一些问题。
选题定下之后,就与剧团进行联系,经与荀慧生京剧团团长、荀先生夫人张伟君女士商定,采访就在荀先生的住地--成都锦江宾馆进行。大约是三天后的一个上午,我与电台的录音员带上了一部体积很大的英国制三型录音机(当时没有先进、轻便的录音设备),来到荀先生的客房。这是一个带客厅的套间居室。荀先生着一身白色的中式裤褂,青布便鞋,面带微笑,从内间迎了出来。那年,荀先生虽已是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丝毫不见老态,只是身体有些发胖。待我们说明来意寒暄坐定之后,录音员在我们面前摆好话筒,我就准备的几个问题与荀先生试谈了一遍。荀先生谈得非常自然,解答问题也十分透彻。我说:“先生说得很好,我们就照样再谈一次开始录音。”荀先生表示同,稍事休息一下,喝了口茶,然后对我们说:“好吧,现在开始吧。”谁知录音机一开,情况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荀先生还没说两句,马上就说:“不行,不行,重来吧!”我对他说:“没有关系,荀先生您随便说,说错了也不要紧,我们回去可以把您觉得不合适的话剪裁掉。”荀先生搓搓手连说:“好,好!咱们重新来!”于是,我们又重新开始。仍然是没说几句他又让停下来,我笑说:“荀先生,您不要紧张,还是像刚才我们谈的那样,错了没关系,继续往下说,录音可以修改的,别当回事!”荀先生一边摇手一面笑着说:“你看我演戏面对舞台下成千上万的人我也不紧张,而且松弛自如。我就怕在话筒面前讲话。”我说:“咱们随便谈,没事的,咱们休息一会儿再录。”我心想,照此下去,恐怕这个访问录音是录不好了,得另想办法。随即,我与荀慧生先生又天南地北聊起来,并有意识地把话引到正题上。此时,我对录音员对了一下眼色,录音员悄悄地按动了录音机的开关。这一轮交谈非常顺利,荀先生也谈得十分高兴,忙说:“好,就照这样开录吧!”我说:“荀先生,不用录了,已经录好了。”荀先生还不明白究竟,等我们把录音放给他听时,他才恍然。
荀慧生先生在成都的访问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也有幸领略了别具一格的荀派艺术,并有数次与荀先生交往聆教,得见荀先生的人品与艺品,但这次对他的录音采访,却十分有趣,更使我终生难忘。
(摘自 原《梨园周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