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上椅子的杨四郎
李少春的功夫,并不是拜了永利为师之后练成的。丁先生是在少春原有的基础上,把杨小楼武戏文唱的窍要--唱、念、做、表、气魄、风度--细致地传授给他。少春从儿童时代,就在父亲李桂春的严格培育下,开始了练功生活。
李桂春文武全能,京、梆俱擅,以演连台本戏《宏碧缘》、《狸猫换太子》、《大红袍》、《水泊梁山》等,在上海一直红了十年。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宝琛,读书、学经济;次子少春,三子幼春,可能是血缘关系,都有一条好嗓子。为了培养少春、幼春,先从武功开始,特请沈剑臣练功、朱宝康看功,每日三遍,严厉督促。在定居的那幢楼前,安了一道铁栅栏,成天锁着,不许少春、幼春越雷池一步。有时,小哥儿俩从铁栅栏里,张望弄堂里来往行人,大胆地隔着栅栏买些梨膏糖、炒白果儿。如比苦练者数年,终于在李桂春排演的本戏中,以"单对开打",崭露头角。 原来上海的连台本戏,每本都有一场武功展览式的大开打,不顾剧情需要与否,后台武戏人员都要参加放对,友谊比赛。事前,各自创新立异,秘不示人,就是做件新把子,也严嘱制作的师傅,代为保密。少春、幼春秉性聪明,难兄难弟,每参加一本新戏的单对开打,无不冠于同。青年时代的李少春,已然博得李派把子的荣誉。
苦练武功的同时,哥儿俩兼学老生。幼春嗓音宏亮,少春嗓音挂味。一般的老生戏学会之后,李挂春玉尺量材,已瞩目少春将来老生武生挑,继承自己的衣钵,特请来善教余派(余叔岩)的教师陈秀华,深造少春。同时,命幼春改学花脸,异日为少春配戏。
艺术的青春,青春的艺术,总是像出墙的红杏,泄露出满园的春色。1934年,14岁的李少春终于被黄金大戏院老板视为"奇货"邀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在梅兰芳剧目的前面,演《霸王庄》、《恶虎村》、《三岔口》等短打武生戏。乳虎雏豹般的李少春,不但身手矫捷,而且唱念清爽。有时梅兰芳早下后台,特意来看少春,时露赞许之色。戏院老板,仰承梅意,怂恿梅兰芳与少春合演生旦对儿戏,正中梅怀。隔了几天,就派出了《四郎探母》。李桂春担心戏幅过长,唱工太多,面有难色。老板用偏锋激将,向少春敢不敢"揭榜",少春只说了一句:"我年小身量矮,就怕红蟒不合适。"老板满意地笑了,第二天就把一件适合少春身材的新绣红蟒送了过来。
少春的身材,确是不高,红蟒虽然适体,但是"坐宫"一场,在堂椅上坐下起来的次数很多,当年的堂椅高,又垫着几块垫子,十四岁的少春坐而复起,起而复坐,颇感不便。最后一次,捡场师傅看不过,索性搭了把手,把少春扶上椅子,留下了"抉上椅子的杨四郎"的佳话。检场师傅是有经验的,他"目睹台下观众热烈地为少春那有味儿的唱工而喝彩,把他扶上椅子,不但不会影响效果,反而博得观众的同情。果然,观众为刚刚14岁的李少春能以熟练的唱工与梅兰芳同台相颉颃,热爱之情更浓,喝彩之声更烈。(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