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话剧《红旗渠》,点燃了河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的生命激情。《红旗渠》获得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扮演杨贵的他也获得了文华表演奖。

话剧《红旗渠》让主人翁杨贵面对的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提出的严重问题。吴广林对处于“风口浪尖”的杨贵,在心理的认识与把握上,不是停留在单纯“完成角色”的层面,而是要以一个艺术家理性探知的品格,透析一个逆势而行、知难而进、敢于担当的人,他的心理的支撑点和精神层面的制高点,以思想的深刻催生情感的真挚与深沉。吴广林从四个方面揭示人物心理上的四种状态,也是人物身上具有的品质和独立人格。

一是把眼前的阻力与脚下的动力扭结在一起,人物既困惑着又清醒着。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人们正常的心理、正常的思维、正常的行为都被打上了政治的标签,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简单的道理,反而说不清、道不明。面对这一切,吴广林演出了人物内心的迷茫、疑虑和困惑,以及他的难言之隐。正像他在剧中诉说的:我现在就像一头牛,拉着满满一车东西,爬到半坡上,肚子饿了没料吃,拉不动了也没人帮,往上爬少气无力,往下退要车毁人亡……然而,一颗博大的爱心和一副沉重的担子使人物又是一位清醒者,他要顶住压力,排除阻力,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内部环境。这种清醒,是一个人的良知,是人物心灵的底色。

二是把美好的愿望与现实的无奈扭结在一起,人物既痛苦着又幸福着。林县几代人的梦想在杨贵的带领下,正在一步步实现,但是一封告状信却要把引水工程停下来,杨贵还要接受组织的调查。吴广林以人物愤然掀去桌布的大幅度表演动作,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和无私无畏。同时,也预示着他冲破阻力、排除干扰、一干到底的决心。另外,吴广林对人物幸福感的表达是,继续干就是幸福,工程一天天往前推进就是幸福,顶住压力,排除阻力,保持定力,也是一种幸福。由此看来,吴广林把杨贵的幸福感放大了、提升了、强化了。

三是把肩负的责任与遭遇的灾难扭结在一起,人物既拼搏着又承受着、愧疚着。剧中杨贵心里明白,林县人为了修这条渠,多少个家庭把该办的大事停了下来,多少对青年男女的婚期一拖再拖,多少条生命丢在了修渠工地,多少位老人缺儿少女。杨贵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一条渠让林县人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他深感愧疚,甚至是一种负罪感。吴广林把人物此时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使人物的心理矛盾更加突出,更加强烈:干,造成这么大的灾难,死这么多的人,自己愧对林县父老乡亲;就此罢休不干,不仅愧对活着的人,更愧对死去的人。所以,吴广林让人物在拼搏中去承受,在承受中去拼搏,而且这种承受、这种伤痛、这种愧疚,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汇入拼搏的洪流中。

四是把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坎”,与心中的一幅幅蓝图扭结在一起,人物既跨越着又周旋着。剧中为了展现修渠的艰难,编导给杨贵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现实中的坎和带有政治背景的思想上的“坎”,比如修渠大军在山道上被堵,比如拆除山村祠堂村民们的阻挠,比如修渠工地上缺粮断顿,比如工程材料与资金严重匮乏,比如县委一班人认识上的分歧,比如一封告状信,吴广林让人物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耐力忍受着,与多种不顺利、不协调因素周旋着、抗争着,这既展现着人物的智慧,又道出了其中的苦衷与无奈。这种心理、情感的开掘和处理,更加接近我们从自身经验中对于人物的理解与认同。

从吴广林呈现的人物丰富的心理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好的作品,不会停留在对正面、美好的热忱展示,还会包含庄重、艰辛、苦难、困惑、无奈、人物命运的坎坷和心灵的挣扎等诸多审美命题。吴广林深谙其中的奥秘,通过自己对人物的深度理解与把握,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吴广林在《红旗渠》中饰演杨贵(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