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给江苏省京剧院导演石玉昆(也是《洛》剧的导演)的一封信,现把内容摘抄下来,想到哪说到哪。供大家提意见。]
尊敬的石老师:
您好!
很长时间没和您联系了,是由于工作紧张的缘故---[省略]---今天写信,一来向您表示问候,二来是我想谈谈前几天在11套收看《洛神赋》的一些观后感。
对于您去执导《洛神赋》,我事先不知道,结果在电视中,报出了您的名字,我一阵惊喜,心说要好好看看,在看完之后,我想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真想坐下来和您面对面的聊一聊,现在也只能借这两张纸来表述了,请允许我大胆的说几句:
[一]我觉得在剧本创作上有不合适的地方,这出戏的剧本大力的渲染了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宫闱权利斗争,我就觉得这个戏好象全部在写这个东西,既然叫《洛神赋》,洛神哪去了?董圆圆出场加起来还不到35分钟,最后的托梦也草草收场。我想“洛
神 赋”这三个字所蕴涵的应该是一种多么凄美的浪漫,我的想象中应是一副美幻美伦,迷离朦胧,真挚浪漫,温情抒意的爱情画卷,但综观全剧,我比较失望,我在想剧作者到底是以什么为创作主线呢?是曹,甄的爱情,还是丕,植之间的权利斗争?(1)如果是爱情,剧中真正表现爱情的地方,只有第2场和最后一场,在交代两人的爱情故事时,手法上没有一个过程,没有循序渐进的表述,这算什么爱情故事?没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就不会有后面的高潮,如何感染观众?取得观众对人物的共鸣?反正看到最后我是没什么感觉!(2)如果说是“以权利斗争为主线,同时引出一段爱情故事”那又凭什么叫《洛神赋》”?“赋”在何处?“神”在哪里?哦!就凭叶少兰在最后一场里念了几句《洛神赋》的原文词句,就叫“赋”了?董圆圆穿着全新改良的洛神服装出来做几个动作,就是“神”?可惜了“洛神赋”这3个字!看了这出戏,我觉得叫《汉宫风云》倒挺合适!因为这出戏很像“一部从曹操立子到曹植失利,爱情覆灭的流水帐!“还又打出了“根据梅兰芳《洛神》改编”的标语,它保留了〈洛神》的什么呢?《洛神》中好几段优美的二黄散板,运用了“翩若惊鸿”等优美词句的西皮唱腔,在它那里都没有丝毫的体现,其实它就是一个单独的,全新的新编戏,梅兰芳的《洛神》,《贵妃醉酒》也是没有对“戏剧矛盾”作正面的叙述和交代,她似乎是属于京剧中的“歌舞剧或诗剧”的形式。那么如今的《洛神赋》既然是一个新编戏,又有情节,有矛盾,那就应找一个准确的有深度的切入点,结果让我觉得《洛神赋》在这方面做的不好:曹,甄爱情的流逝仅仅是因为曹植权利斗争的失败?这样的戏剧矛盾未免太简单化了吧?作者是把过去的原本很好题材的东西,又捡起来用了一种已经用“滥”的笔头有写了一篇[注:不是一遍]
[二]在第2场中,甄宓从荷塘游船回来,下船与曹植相见,其中有一段优美的音乐,我觉得在她跳下船的时候,应有小锣模拟水声,我试想了一下,”水声敲在音乐中是很合拍的,也很和谐,不破坏气氛啊!这样的传统程式不知道为什么不用?
[三]宓妃投水前唱了一段反二黄,用了“花盆鼓”伴奏[可能还是一种超大的堂鼓,从音色上不太像花盆鼓],可能是追求剧场效果,鼓敲地特别重,确有喧宾夺主的过分,即使是表现人物悲痛的情绪,也用不着那样“咚”“咚”,很让人难受,很多老艺术家一辈子追求“中
正 平 和”的艺术境界,而如今都一味的热衷与“效果”,我不太赞成。
[四]宓妃投水,有太监高叫:“请娘娘上路!”我当时就在想董圆圆会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千万不要是“刘胡兰就义”啊!果不出我所料,只见董圆圆紧并嘴唇,“唰”的一下,慷慨就义!!我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是不对的[至少不准确],宓妃通过“反二黄”的情绪宣泄后,她还是沉浸在悲痛之中,忽听到“上路”她当是一惊,然后木然,缓缓的转身,用背部来向观众传递她内心的凄痛。
[五]在剧中,曹植与宓妃有一个相拥的表演,我觉得用的是很牵强的,第1,就剧情来讲,前面缺乏对他们爱情描述的铺垫,猛的来这么一下子,好象觉得不这样不足以表现高潮。第2,就他们之间的爱情来讲,只不过是各自心怀爱慕,评了一回诗,送了一个枕头,怎么就跨了这么一大步?不符合他们对爱情的那种含羞和矜持。
[六]全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写实”,例如服装,全部沿用了历史的原貌,作了艺术加工,既然是新编戏用新的服装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在服装上做点文章,来表达某种意图,第一场“评诗”中,有4个大臣帮曹植辩护,另外4个是曹丕的死党,为什么不在服装颜色上把他们的政治派别区分开呢?8个人,4个一种颜色,如曹植服装的主色调是‘蓝”,那么他身边的4个人就用与蓝相近的颜色,而曹丕身边得人则全部用“紫色”这种运用色彩的手法在电影中是常见的,后面,宓妃投水,曹丕来探望,他就穿了一件“黑”斗篷,导演的寓意是很深刻的。
[七]我想说,剧中演员最棒的就是扮演曹丕的计镇华,也许是计是唱昆曲出身的缘故,他始终能以细腻而深刻见长,他的每一个表情,眼神,或拂袖而去,或端坐不语,都能人感受到他塑造的那个人物的内在语言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份不轻,但是表现又是最佳,他在剧中几次念白中都使用了“炸音”,来刻画曹丕的阴狠,和丧心病狂,这样的创造用的太好了。
[八]叶少兰在剧中,不能说他演的不好,但是我觉得他在曹植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缺乏他个人对角色的思维导向和个性塑造,只是按照剧本上的情节顺顺当当的演下来了,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似计镇华那样给我那么深的印象。
[九]在最后我设计设样一个结尾,曹植和宓妃梦境相会结束时,要有一副上面用行草体写的《洛神赋》的词句的轻纱吊景徐徐降下,将曹植和宓妃隔开,表现了梦境的虚幻,又突出了《洛神赋》的主题,而且想必也很壮观,将全剧推向高潮。
石老师,上面我说了一些幼稚的想法和观点,语言肤浅却很冲动,不合适的地方望您谅解,最后我还想说,任何的京剧改革,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不应该随潮流而盲目,现在有些剧团急功近利的搞“大制作”,表现出的现状是另人担忧的,您是如何看待呢?我的话能否与您达成共识?想倾听您的心语。
祝 :身体安康!!!
唐义刚 2000年11月20日深夜
本贴由唐义刚于2001年11月27日02:17:00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