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夜光杯》上读到楼庄东先生的文章,谈及杨宝忠赠琴黄铭新的事,因有所思。在我的记忆中,类似此琴,本人曾见过三把。
第一把想说的即是楼先生谈到的那把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去陈希曾家时适逢老太爷八十寿辰。除了品尝到老伯母拿手的精美闽菜外,还见到此琴。希曾兄因得琴不久,有点"显宝"的意思,并介绍了此琴当年由杨宝忠赠与黄铭新的经过。黄铭新是陈的姑父,见希曾迷余派多年便将琴转赠了给他。庄东是笔者多年的好友,乃父曾是沪上谭余派著名琴票,将门出虎子,庄东的余杨派伴奏十分了得。如今获此佳琴如虎添翼,琴艺定当更上层楼。
第二把琴是我青年时代所见。琴的主人是目前上演的《中国贵妃》编剧翁世再先生的外公(因年久已忘老人名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友人引见在虹口一幢老式洋房内拜见此老。那天思再的父母俱在,思再母亲是梅派名票曾从名家杨畹农先生学习梅剧,当时吊了一出"西施",由我操的琴。拉毕,听外公叙说方知刚才这把琴为杨宝忠早年所赠,在琴担上还由杨亲自题刻赠琴留言并落款。此琴呈深褐色,担子略粗,从高调门西皮到低调门二黄都能圆润发音,手上随你轻重缓急俱能达到理想效果,真是一把好琴。现在此琴归思再的二弟思南所有。
第三把琴其主是杨宝忠的入室弟子鲍禹忱。笔者在与鲍先生交往中曾听他谈过,杨宝忠一次来沪,杨宝森献演多年不动的《黑水国》(《桑园寄子》)。偶听鲍的这把二黄琴音色颇佳,拉"黑水国"正好可用,于是便借用上台。杨宝忠先生高超的琴艺配这把好琴演出效果好极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还存有当时的实况录音,以前也再三重播。这把琴留下的录音资料更是弥足珍贵。此琴深紫色,担子略短,音色出奇的圆润好听,拉二黄尤甚。记得京剧院琴师范文硕当年在戏校拉《奇袭白虎团》时,曾向鲍先生借用此琴(笔者在场),用毕归还。如今鲍先生作古多年,此琴不知落于谁家?
近日媒体报道,意大利五把世界名琴展示于首都北京,价值共计二亿多美元,引起轰动效应。我想曾被俄罗斯世界小提琴王赞誉为中国小提琴的---京胡,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今天,同样应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有它的一席之地。京剧历史上名琴师辈出,自清末梅雨田、孙佐臣到当代徐兰沅、王少卿、王瑞芝、杨宝忠,还有至今尚健在的李慕良、姜凤山、何顺信等等诸位名家。他们为中国京剧音乐事业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而他们的伴奏乐器---京胡,同样是中国京剧文化中的瑰宝。这些名琴的经济价值暂且不论,如果有关部门能进行搜集(或商借)、整理,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复制出大批优质京胡的同时,将这些瑰宝推向全国或世界,向所有热爱和想了解中国京剧人展示,其意义不就更深远了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