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道:沉寂多年的相声,近阶段总算热闹了一下———先是马三立告别舞台晚会引来了“相声兵团”的整体亮相;接着元旦相声小品晚会,又让大家在笑声中走进新年。而不久前结束的CCTV相声大赛既填补了“十几年不遇”的空白,又让喜爱相声的观众饱了眼福。现在大赛远去,名次也尘埃落定,不妨对相声说些题外话。
纵观参加决赛的18个作品,歌颂类相声占了大头、知识型相声的比重也不少,唯有讽刺类相声屈指可数。这不好说是相声的悲哀,但可以说是相声的无奈。今后谁要举例说相声是“以讽刺见长”的艺术形式,怕只有去“怀旧”了。看那些流传下来的名家名段,很少有“不咸不淡”的:从马三立的《买猴》到侯宝林的《改行》再到马季的《多层饭店》以及姜昆的《如此照相》……哪一个不是切中时弊呢春节晚会那年“蹦”出来一个《领导“冒号”》,只稍微批评了一下“大吃大喝”,就使得牛群名声大噪起来。
所以说“讽刺与幽默”从来都是相声的生命力所在。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念喜歌”又不失为相声走出困境的一个办法,最起码上电视好“通过”一些;还有更“精明”的办法,避其锋芒,用其它手段来“曲线救笑”。拿这次相声大赛的评委姜昆来说,虽然他的网络相声有些“不痛不痒”,但挂在昆朋网站上的相声资讯,还是给相声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冯巩现在虽然成了电视明星,但他坚持在中央戏剧学院教相声课,还成了相声“国家队”———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的艺术总监……相信这些都算相声的“利好消息”。
马季说,相声演员最后拼的是知识和艺术底蕴。从这次相声大赛“加试”知识问答与现场表演来看,已经向“业内人士”发出这样一个信息———假如相声演员嘴皮子利索,但脑瓜子“迟钝”,今后恐怕也不好“混”了而最近台湾同胞打造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在内地上演,并走进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也可以看作是宝岛同行与祖国大陆同行同台“竞赛”来了。但愿两岸共努力,书写相声新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