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第一次在论坛里谈及李少春先生,原因是我对他及他的艺术都不是太熟悉,无法讲得深入贴切。但,提起李少春似乎又总觉得并不陌生,而且也大有谈及的必要,因为他是现在很多老生所效仿的偶像。他的代表作《野猪林》、《打金砖》是当今几乎所有名老生演员都要演的剧目,似乎拿不下这两出戏就不算好角儿。
很多李少春迷谈起他来,谈着谈着,总让人觉得,与其说是在崇拜李少春,不如说是在感叹林冲,可见《野猪林》在戏迷心中的影响力。
我在前文谈我对余、杨两派的区别的理解一文中,提到李少春先生的一个艺术缺憾,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理解。我觉得阻碍李少春由“巨匠、“大家”而升华至“大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什么都想要”。在足球明星中,有这么一种样样都能,哪个位置都能踢,无论身体条件还是技术水平都一流,且相貌出众讨人喜爱的球员,在场上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欢心鼓舞。只是他不是全队的核心,不是场上的“大脑”,不是一个主导攻防节奏的不可或缺的领袖。大概,李少春就是这样。
为什么说李少春“什么都想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艺术技巧要求面面俱到,文武全能。其二,对艺术发展也是紧跟形势,多项并举。这两条都是好的,都是优点,都是难能的高标准,可世间的事往往是过犹不及,那里是特长,那里就是特短。画家靳尚谊先生说“艺术上,风格就是发挥了缺点。”
“兼顾”。李少春一生无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上都体现了这两个字。拜余叔岩为师,连余本人也为之欣喜,可就是因为“兼顾”,不能专心求业,不遵师命,最后未能真正继承衣钵,甚至没有扎稳余派的根基。带班搭台,又是“兼顾”,总以一文一武双出作号召,前面唱《挑滑车》,跟着来《奇冤报》。开始是满座满堂,后来就“作茧自缚”了,你李少春不这么演就是偷懒,就不上座,于是李少春在成名后不到十余年的时间里就把嗓子累坏了(这就是他的录音少,录音中唱腔偏软的原因之一)。求发展求创新,李少春紧跟形势不遗余力,他的艺术革新甚至是略显主观和盲目的,也是因为“兼顾”,这使李少春过早成为了一种艺术之外的模范并为其所累。
《野猪林》确实是让他唱绝了。《打金砖》也让他唱“火”了。他满足了很多人对艺术全面性的奢望,对全才的崇拜。可这份重担也足以把人拖垮,“成也箫何、败也箫何”,在我眼里,被大众热衷追捧的李少春,真不见得就没有一份“盛名”下的孤独和难过。可李少春,就是这么个求全的人,他在艺术上什么都想要。
李少春是离我们很近的一位艺术大家,可我们对他却并不比“马、谭、杨、奚”更熟悉。一方面大众喜爱他,演员效法他;另一方面谈他的书和文章又很少很少。我觉得,之所以李少春有如此的影响力,原因有三:一、大众对全才的羡慕和追求;二、对《野猪林》的艺术成就和所营造的“因社会造成个人悲剧”的普遍共鸣;三、“文革”后,颇有影响力的袁世海先生长期对这位过早辞世的老搭档的推崇作用。
对于一生在艺术上求全的李少春,一部《野猪林》足矣!

本贴由裘迷于2004年10月07日21:48:17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