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先生教唱《智取威虎山》李勇奇的“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有几天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看后还是有点迷糊。
李欣按裘派教,在字腔上与施正泉的原唱确有不同。比如今天听到的他唱“亲人哪”,人字是个落腔儿,与施不同,他没有解释为什么这样,我觉得他好像改得没有道理,主要是不符合人物情绪和多年听来的习惯。这时的李勇奇情感非常感人,有一种农民见到多年未见的可敬可爱的人的表现,甚至有点婆婆妈妈。每当听到这里我就想起当年一位老人家拉着探家的归乡人的手说:“你瞅瞅你瞅瞅,我那亲人呐!”他也没有多少太能表达本意的话,造的就是这种情愫这种气氛。所以特别理解李勇奇在大难之后有气没法出突然找到救星可以出多年恶气伸冤报仇的那种感情,一个要拼命了的山里汉子,柔情至此,这才能映衬出少剑波“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自谓的真实。所以他“人”字不落腔,反正被我认同了。现在也不知怎么的,一听找味儿的人字腔,感觉不是这里的事儿了。还有一例,就是“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施是在前字后面垫了“呐”的,听着不但饱满,稳当,也有一种“老家是山东”的李勇奇的朴实意味。李没这么教,他就拖“前”,还对金先生问这个字怎么处理才能避免声音不好听的委婉问话复以“练!不能因为言前辙不好唱就改。”大意又说:现代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先规定好人物感情,不能因为这个音不好发改词儿,传统戏为什么好听?就是可以用别的字代替难受的字。——这就是那个腔就字还是字就腔的事啦。
当然,谁拿锄谁定苗,教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学,结合传统的一些理念也是一个路子,但是李先生说么,先学样板戏后学传统戏的嘴里总像白开水,这只是一面儿,现在呢,有传统痕迹的样板戏教法,也不都是那么地道。我就有了这么点迷糊感觉,这点感觉与某的似与不似的说法也无矛盾,反正我要唱,还是用原腔。
60年代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节目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教唱革命样板戏节目时间”,我好像听到过有这段儿,反正确实是有一批唱段教过的,记得最清的是童的“胸有朝阳”。那套教词儿肯定有时代色彩了,反正都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兀的,大智大勇兀的,体现了革命英雄人物什么什么思想感情兀的,要拿来就放不一定行,但能不能——我就照直说了吧——再让原人出一回镜呢?李崇善先生不是教了一回“负伤痛”么?觉得么还是原人地道。
还有一点,就是表情与唱腔的配合,现唱要达到电影里配音的表情效果有一定难度。施先生的原唱与表情,从两条线上看层次太清楚了,真好,特别是表情丰富得多了,但要边唱边做出那样的表情,就比较难,特别是学唱者,更把握一点。比如施先生唱“面前呐”的拖腔,脸上带着激动愧疚和由衷的拥戴的笑意,而要现唱,我还没看到这么丰富的表演。这可能也是看后来的重演现场录像总觉得不够味儿的原因。

本贴由牛皮大士于2003年9月17日17:31:09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