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是一种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且品类繁多的艺术门类,但是,与许多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样,它在当前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关心并思考传统曲艺的当代命运,是我们循着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久前,"北京国际曲艺节"召开,又一次使我们思考中国曲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命运。 种种现象警示我们:关于曲艺的文化普及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专业的社会团体和工作者尚且需要在性质在认识上更加明确和科学,何况全社会对于曲艺的认识,更是十分模糊。

曲艺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艺术门类或者说艺术文化形式。比如亚洲的日本,有着与中国的相声形式相同的"漫才"和与中国的弹词形式相似的"平曲"等等;非洲的塞内加尔等国,有着类似中国评书和鼓书形式的讲史性说唱表演;曲艺艺术的世界性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国际曲艺节",不知是出于对世界范围曲艺存在的缺乏了解,仍然以为曲艺乃中国特有的"国粹",或者仅仅是由于组织工作不到位,将一次原本可以是各国曲艺之间的文化大交流,办得名实并不相符,即在中国本土的曲艺家之外,邀请部分爱好中国曲艺的外籍华人及留学中国的外国学生,包括个别关注中国曲艺的外国汉学家,来北京交流展演,实际成了"中国曲艺国际票友节"。这种名实不符的交流所带来的遗憾,无疑会加深人们对曲艺原本就很模糊的认识。

其实,我们的社会对于曲艺的误解远不止此。比如几乎所有北京的新华书店,在图书售卖的货架陈列上,不是将曲艺类图书归放在戏剧戏曲类之中,就是将那些具有音乐性构成的曲艺曲种的介绍或研究性书籍置于音乐类图书当中,偏偏不见曲艺书刊货架的单独开列。如果说,书店经营者不很明白曲艺是什么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在专门机构或者专业人士那里,此类事情的发生就非常令人遗憾了。政府文化部门的有些官员甚至高级官员,在行使有关的文化行政权,如发布与曲艺相关的文告或贺信时,也常见将曲艺视为戏剧的事情;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图书检索目录中,虽然给曲艺开了专门的户头,但却在具体的书目分类罗列中,将相当多的曲艺书籍与戏剧、戏曲和音乐类书籍混同在一起。

一些从业人员对于曲艺的无知或者误解,普遍地表现于创演实践即革新创造之中,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曲艺艺术的当代革新与健康发展。 有些演员不是在作为曲艺本体的口语"说唱"上下功夫,而是主要借助杂技或者杂耍来搞所谓曲艺革新的种种事实说明,曲艺界内部一些人对于自身艺术的本体特质或曰本质特征,确实认识模糊。谓予不信,试看有些曲艺工作的组织者和创演者,他们将原本属于戏剧范畴的"小品"亦即"戏剧小品",拿来参加曲艺比赛,或者作为本行的创演追求。

我们知道,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这是其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立特行的根本所在。这种口头语言的"说唱"表演,因其第三人称主导的叙述表达方式,而与以第一人称代言表演的戏剧艺术有着质的区别,又与以动作性技巧进行表演的杂技艺术更加不同。可在现实的曲艺创演当中,我们时常可见对话表演角色固定的所谓"化妆相声"、离开对唱曲本体的美质开发而口衔灯烛演唱的所谓"含灯大鼓",包括前面提及的人物角色化扮演的所谓"曲艺小品"等等。这类创演革新包括将"唱曲"搞成"唱歌",将曲艺表演的口头"说唱"搞成配以伴舞与大型乐队伴奏的热闹场面,实际上是将曲艺与戏剧、杂技和歌舞艺术混同理解并且模糊处理了。世界上确有非驴非马的杂交事物,但结果是骡子而非驴或马。对于曲艺的创演革新,目的当然还应当是发展曲艺,是对曲艺本体的优化与提高。以革新曲艺为由去糟蹋曲艺,消解曲艺表演口头"说唱"的特有美质,可能造成对于曲艺美质的消弥或对曲艺形式的扼杀。

要全面提升曲艺从业人员的修养素质,惟一的办法和途径,是要取得与之相应的教育机制的支撑。 放眼中国的其它艺术门类,大都有着属于各自人才培养的相应教育体系。有些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和戏剧等,光高等院校就有多所。历史不过百年的电影艺术,也有属于自己的高等学校。曲艺虽然也有"苏州评弹学校"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但办学的规模、水准和性质,与姊妹艺术的教育状况包括教学水平无法相比。在艺术的创演分工已然趋于精细,艺术的文化传承逐步趋向科学的今天,传统的个体性师徒收授,以及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曲艺艺术的当代发展,也不利于曲艺文化的积累整理和整合提高。过去曲艺演员投师习艺,尚且需要花费三年功夫;现在的许多曲艺演员,虽然也有师承,但却名义多于实际。往往是由爱好而入门,由拜师而入行,却极少由此而入道,没有切实的教学,所以未能从他们的老师那里学到应当学习的基本知识。如此,个人的道行高低,全赖自身的造化与努力,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自身艺术文化知识的基本熏染。建立起属于曲艺自身的相应教育"孵化器",才是避免上述缺憾,为当代曲艺的健康发展酿造良性文化土壤的切实举措。

事实上,关于曲艺发展亟需教育支撑的问题,已为社会各界所注意。比如《光明日报》在不久前就发表过建议成立评书学校的文章。但以曲艺的品类之繁多,艺术发展所面临的自身困境之严重,建立个别单个曲种的专业学校,局限于解决通常的表演人才,还不能够完全解决曲艺发展的全局与重大性问题。许多当红的曲艺演员如牛群、冯巩等前些年纷纷到专业相近的戏剧院校或文学专业进修学习,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对于曲艺教育高等学历的现实需求。曲艺的艺术教育,现在所最缺乏的,是亟需建立高等级的专业院校,或在综合性大学设置曲艺系科包括研究生专业,从全局和基础的角度,培养有关曲艺发展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包括创作表演人才、理论研究人才、编辑导演人才、音乐伴奏人才、舞台美术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等等。对此,早在前些年,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罗扬同志,就曾联络许多文艺界有识之士,向有关方面提交过关于建立中国曲艺学院的议案或建议。应当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借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适时建立曲艺教育的高等院校,包括以社会投资或联合办学的方式,在一些人文类的综合性大学设立曲艺系科,应当说是完全可能且可行的。此事不仅关系到我国曲艺的健康发展,而且关乎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界全球化之后的文化身份。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久拖不决。 光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