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丕杰何许人也,我不晓得。八十年代,他有一篇小文“金龟何以长寿”。我非常爱读,至今尚留存着,不时拜读一番。文章很短,只一页,文字很浅。当然是深入浅出。让人看得懂。为什么这般说。当年关于“四朗探母”是不是卖国,这木易驸马如何定性。还在吵个不休,特别是那些“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者”的文章,特别吓人。笔者胆小,只些小文章看看!尹先生没有特别歌颂吊金龟这出戏文,倒是提出了几点确实让人可指摘处。吊金龟的立意,内容乃至逻辑都存在不少疵漏。可就是这毛病百出的小戏文,久演久唱而不衰,屡听屡看而不厌。
这看戏各有各的舒服劲,有些人,所处阶层比较高,他们无有衣食之忧。因此也有的是闲功夫,看戏关目总先得惦量一下,偶而礼谦下士般地也看看一二出小戏文,品味之下,发现有不舒服之处,抱“忧患天下苍生”之仁;惧“愚民误入歧路”之心。即会指出“吊金龟”该用“钓”,而不可用“吊”云云!而平头百姓,时下很贴切地称谓为弱势群体者,也想娱乐娱乐窘迫的人生,他们看戏文是看戏中的喜怒哀乐。至于这“忘八”是吊 上来的,还是钓上来的,顾不得了。他们只知道这鱼虾龟鳖你要吃,你想吃,要么到小菜场里去买。还晓得傍晚时分去买比上午要便宜许多。要么拿了鱼杆把勾子摔到河塘中去,把它们哄上来,至于吊还是钓,反正都一样。看得高兴了,叫个好。他们有他们的舒服劲。知所以有些许文化人,提到京剧总是很乐意讲“雅俗共赏”可也总让人觉得带了点俯视感。好比旧时坐在“包厢”里的老爷们看池子的中的包车夫茶房走卒观众一般,其实这喏大一批人也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衣食父母!而似乎被视为低层次的观众群。他们的生活水准低。观赏水平怕未必都低。比如尹先生的文章,笔者还看得懂。而写文章的尹先生就不是见有人在水板上将“钓金龟”写成了“吊金龟”而大发感叹,倒真正拿得出真假实货的!
尹先生行文似乎给我一种启发,纵然是“吊金龟”这般小戏文,纵然留存了许多瑕疵,若要改得十全十美。改得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很难的。因此似乎可以这样说如何看待京剧的兴盛衰败。如何让人们喜欢去看它,应该是另外一些因素,这么多年的求全责备已经将京剧逼到了死胡同口。人生斯世,留点遗憾且也正常。我们应该善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仔细想想。我们吃老祖宗饭的地方还少吗?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4年5月01日10:03:2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