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6月在长安看薛亚萍的《望江亭》后,就没再去剧场听戏。一是年岁大了,不敢夜间独自出行。二是搬家到回龙观新区后,交通不便。21日,东方告诉我,北京京剧院送戏下基层,在华北电力大学由杜镇杰、张慧芳演出《朱痕记》。华北电力大学就在回龙观地区,哪有这么好的机会啊!于是连络了愚公同去,他慨然允诺用车接送我。于是,把国庆期间没能去长安看杜镇杰的这出戏的遗憾弥补上了。
华北电力大学的大礼堂建筑得恢宏壮观,能容1200人,其规模不亚于50年代的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而坐椅却比之更加舒适,令人感叹时代的巨变。
《朱痕记》在前年看过吕洋谭孝增合演的。这次杜镇杰、张慧芳以另一风格展示了他们的风彩。戏单上虽写明张慧芳宗梅派,但听来界于梅张之间,不拘于流派。杜镇杰更是在马杨之间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二位主演能跟据自身条件,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不生呑活剥,实在是戏迷的一大幸事。戏的演出本与吕洋谭孝增的有不少区别。最先出场的是包岩饰的宋成。他以一段数板交代了朱春登代叔父从军、中途几为宋成杀害、李仁救朱等情节。这让我觉得京剧的奥妙。明场演出,是40多分钟的戏;数板交代,两三分钟就过去了。而且这些情节真的在台上演出也确有冗长、零散的不足。接上孙震饰的婶娘。孙震的婆子戏演得很好,他嗓音清脆响堂,又善于表演,很受观众欢迎。他叫出朱母和赵锦堂,欲让他们去放羊。我知道,这次演出是删掉了磨房一场了。宋成上,报朱春登死讯。康静的导板,底气足,嗓子好,我觉的她的进步很大,表现在宽厚苍劲的声音强多了,没有时下青年女老旦的窄尖高的通病,这可真是让人高兴的事。婶娘逼锦堂改嫁宋成遭拒,锦堂婆媳被迫拿起羊鞭下场。这场戏,我听到张慧芳的嗓音越发的宽亮了,她来北京后,听了她几出戏,总的感觉是越来越好了。看来舞台实践真的是极为重要的事。韩巨明的李仁有个压粮的过场,两句散板,另有韵味。接下来是牧羊。这一场老旦、青衣的二黄唱腔,从导板“走荒郊腹内肌西风寒冷”、“她老人从不曾受此苦辛”开始,因剧情的需要,二位演员在唱时,绝不大洒狗血,我觉得这样处理很恰当,高明的演员绝不为迎得廉价的喝彩而脱离了剧情。朱母年已八旬,所以康静也绝不满台扑跌,仅以两次跌倒表现山路难行。张慧芳的圆场、下场,步履轻盈,功底扎实,但也不满台飞舞翩若惊鸿。这都是体会人物身份的结果,值得肯定。
在郭子仪捧旨的过场后,杜镇杰的朱春登、刘明哲的朱春科上,奉旨还乡祭祖。在他听到母亲、妻子的死信后,有两句“叫中军备祭礼忙去祭奠,我只得身穿孝头戴麻冠”,虽是散的,但是唱的神完气足,余音绕梁,赢得了两个满堂彩。灵堂的大段反二黄,杜镇杰一唱三叹,佐以艾兵的胡琴,我听到后面一位观众说,“就这一段就值啦”。“都只为西域国黄龙造反”的“国”字、“龙”字,有个擞音,好听之极。而“食什么爵禄做的什么官”一句,卯劲十足,气贯长虹,令人赞叹。接下来的讨饭、认妻这场戏,让我们领略到前辈编剧的高明。我想,若没有李仁和两个衙役的插科打诨,这场戏一定够冷的。有了这三位绿叶,把这场戏就变得很热火了。黄柏雪的衙役甲,在舍饭一场现场抓哏,对一垂髫小童说:“这么小就要饭啊,好好念书吧,将来考上华北电力大学”。引得满场大笑不止。赵锦堂婆媳来讨饭,朱氏幕后导板“月儿弯弯照九州”的州字,翻高八度,唱得满宫满调,康静的嗓音条件很好,做为后起老旦,前途无量。(听她对赵锦堂的念白“媳妇啊,婆婆腹中肌饿,如何是好啊?”的“好”字,用的哑音,真的附合此情此景。)“月儿弯弯”这句词从来就是这样唱。但是愚公对我说,有点不合适。衙役刚说的早饭已过,午饭未到。后头还有朱春登唱的看红日未落西山,怎么会又月儿弯弯了呢?我想,这也许是借“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浪在街头”的民谣之意吧。赵锦堂在席棚的大段西皮,是这出戏里旦角的主要唱段,张慧芳唱的平稳大气,亮嗓子越唱越亮。真有大青衣的范儿。在唱到“嫁夫朱春登”时李仁拔刀欲砍,这刀拔得要有斤劲,早了不行,他不会预知,晚了就松散了。韩巨明拿捏的较好,他举刀呈高势,朱春登居中拦阻,赵锦堂在跪最低,三人组成一个美观的画面,再加上韩巨明的搓步,杜镇杰的挪步,张慧芳的跪步,三人配合的很好。侯喜瑞演时,有台帘,离朱赵二人近,到唱至“朱春登”时再上场,当然更紧凑。但是如今没了守旧台帘,边幕离朱赵太远,提前上场也是无奈之举。不过这也还是我近年看到的李仁、朱春登、赵锦堂最好的配合了。杜镇杰以一段西皮三眼做为戏的垫底唱段,第二句以韵味能要下一个好来,很不容易了。戏经过精减,到9点40结束,到家也10点刚过,以前一场戏演三个多小时的时代早就成了过去,这样的安排适合时代的要求。
杜镇杰已年过半百,但他越来越成熟,演出机会以当今来说,还算不少。认可他的观众也绝非少数。80年代崛起的老生里,他可真的能说是日臻成熟了。祝他舞台生命长久,多演骨子老戏!
因在大学里演出,年轻人占了多数,这也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事。
本贴由老田2013年10月23日11:35: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