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好友劝我写一篇短文,介绍“老生常识”。反复考虑,我决心仿效蛛丝,从我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网住几片落花,也算留下一点历史痕迹吧!
但是事端纷坛,加以所知有限,也只能谈其一二。
“多少人教过我呀!” 汪派老生王凤卿是比谭、汪、孙晚一辈,成名较早的老生演员。《群英会》鲁肃是程长庚的杰作,也是当年王凤卿的名戏。我曾请教过王为什么他的《群英会》能演得那样好?他说:“我这出戏是有谱,多少人教过我呀!汪大头(对汪桂芬的尊称)、王楞仙、罗寿山、贾洪林都教过我这出!”王凤卿的《群英会》好就好在演得合乎鲁肃的将才身份。戏界常说“上场容易下场难!”王凤卿这出戏的每个下场都好,绝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头场“周瑜坐帐”,鲁肃听从周瑜指派,去探查诸葛亮接令劫粮的态度的下场,是出帐在大边台口略一沉思介下。再上来后,鲁肃又听从周瑜指派原令追回,是轻摊手轻叹下。又上来闻报蒋干过江,鲁肃代笔写假信,去后帐布置,是出帐到大边,左手轻捋胡子、转腰看右手信,轻“噗”一笑,用信一挡头,边转身把信送入左袖口内下。“盗书”一场,藏书有细微身段,藏完书信出帐是先往上场门边走一小步,听见蒋干来了,立刻往下场门边轻退,边退边把灯从右手交左手,右手投袖遮灯,站稳偷眼一望、一点头,沉着转身轻轻稳步下。再上来蒋干盗书逃走,进帐到周瑜唱完第三句摇板下,鲁肃跟过去到下场门边向里站住,一想、轻摇头,回身右手投袖、颠袖露手,接腿唱第四句“怕只怕瞒不了南阳诸葛”,用右手指,右手投袖、抓袖转身,“大锣抽头”稳步甩下摆、微微摇着头下。“诈降计”一场周瑜念完“出帐去罢”,鲁肃出帐到大边台口,“小叫头”:“哎呀且住……问过孔明先生(不念对)”念完转身扬右手“哈……”边笑边下。“馆驿”一场,鲁肃唱“为朋友我只得顺水推舟”是右手指,唱完左手撩官衣左转身右手袖盖头上场门反下(示背着周瑜办事之意)。再上孔明念“大夫请”,鲁肃问“那里去”,孔明念“同往舟中饮酒取乐哇”,鲁肃念“要去你去我不去”时右手手心朝上往外一挥、托胡子扔出去、摇左手右转身要走同时递左手,孔明左手拉住鲁肃左手、右手从鲁肃左胳臂上方过去、用扇柄挑鲁肃胡子、拉下。“借箭”一场,借完箭孔明念“大夫请来观看哪”,鲁肃是先右手翻袖盖头,往台中间一望,再用左袖盖头、右手撩官衣、窝下。“交令”一场,孔明念“我服你在舟中饮酒的时节,这样”抖介,鲁肃念“唗、唗、唗”同时“欺”孔明、三指孔明,孔明小退步三挡下,鲁肃追下。“打盖”一场,全场身段跟目前演法出入很大,最后下场是孔明唱完“进帐去切莫说我诸葛先知呀”溜下,鲁肃是转身朝外、左手托右肘、右手摸脖、手不动摇头、念"我是那里晓得呀",回身拱手叫“先生”,一看孔明不见,忙叫“先生、先生、先生”同时边叫边招手边走、追孔明下。从《群英会》的下场,多少可以看出王凤卿的艺术风格。但这当然是管中窥豹,王是博而又精、文武昆乱不挡,是谭鑫培加以肯定的一个老生演员。
“光唱汪派戏不够用” 王凤卿幼年跟贾丽川学老生。贾丽川是昆腔小生贾树堂次子、胡喜禄之徒。王凤卿之外,老生许荫棠(名奎派)、刘春喜、陈葵香、张荣奎、高庆奎、陈秀华(名教)、贯大元、刘砚芳等位都跟贾学过戏,有的人还跟贾的侄子贾洪林学。贾洪林唱老生,余叔岩最佩服他,马连良学他,但他也能教小生,原因是家学渊源。贾丽川教戏在内行里的威信可以跟谭鑫培台上唱戏的威信相比。王凤卿拜过李顺亭,后来又拜在汪桂芬门下学汪派老生戏。清末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的老生程长庚是正统,汪桂芬是程派正宗,因此学汪是正路。王凤卿学汪有他的艺术禀赋,但也是当时社会上崇汪的一种反映。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社会上还随时可以听见褒汪的声音,虽然那时已经是谭腔满天下的局面了。甚至有人认为学汪还不成,要学程(长庚),余叔岩的四弟胜荪就是这样的一位。那么汪桂芬到底好不好呢?可以分析一下当年鲍吉祥的话,他说:“我也算有火候的了,在一回傍汪桂芬唱《取帅印》,在场上我听汪的唱,都入了神了,到该我张嘴了,我不知唱什么了,我从来还没这样过。”由此可见汪的一斑。鲍吉祥一直陪余叔岩唱硬里子老生,是余的重要辅粥之一,后来陪孟小冬唱,鲍演唱炉火纯青、扎靠戏靠旗不乱,后影好看。王凤卿说过:“当时搭班,光唱汪派戏不够用,不能老唱《取城都》、《文昭关》、《战长沙》呀,我的《打渔杀家》就完全是谭派。”当时多数年轻的老生,对谭鑫培都是五体投地,王之学谭绝非狭隘实用、盲目迷信,而是真正懂得和热爱谭的艺术。
“九牛一毛” 余叔岩是跟杨小楼、梅兰芳三足鼎立的老生演员。1940年国乐公司邀余叔岩灌唱片(《沙桥饯别》、《伐东吴》、《打侄上坟》唱段)。那次余请白登云司鼓。白去见余,看见余家北房堂屋高挂谭鑫培的照像,对余说:“谭老板之后,老生行就得数您了。”余立时说:“差远啦,跟老师比我只是九牛一毛!”余当初拜谭为师可不容易!白、余谈话的时节余已经不上台了,正教孟小冬等人学戏。孟拜余为师也是不那么容易!余叔岩之所以受人推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看过他的表演之后可以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也许更主要,是人们佩服他钻研表演艺术原则的精神。余叔岩成年后的正式舞台生活,仅仅十年(1918-1928)。他息影舞台后,除个别堂会演出外,主要是收徒传艺,继续钻研艺术。余在1931年与梅兰芳、张伯驹、齐如山等人发起、组织成立北平国剧学会。1932年余在学会里进行过一次讲演,讲解他对身段、唱念的艺术要求[在学会里,梅兰芳(讲身段)、徐兰沅、王瑶卿、王凤卿(讲把子)、尚和玉(讲唱工)、郝寿臣、侯喜瑞(讲脸谱)等位先后都作过讲演。]余边讲边示范,先讲身段。他说第一点是身段有规矩,要美术化。台步不可显着长胳膊拉腿的,迈台步出脚前,腰和上身先往出脚的那一方微转,再向外斜着出脚,要有蹬出去的劲儿,前脚落地前,后脚就预备着迈,等前脚落地时身子就跟上来了,原来的后脚现在换成前脚,腰又转正,这样再接着往前迈,两只脚一倒一倒地迈。迈台步不光是腿脚的事,腰、上身、胳膊、眼神都要跟腿脚配合好。所以迈台步是整身的事。第二点是身段要自然。拉出手要圆,劲不能外露,要有“心劲”、也就是会使气口。第三点是身段要潇洒。走台步肩膀别端着,要松下来,劲要运到手上,有水袖压着水袖,但是大拇指挑着,一步一抬手,那就太难看了。两手不能一边平,要分出前后手。要懂得子午象。练习子午象是先站好丁字步,转腰和上身,倒出前后手,眼往前瞧。子午象云手、台步是身段的基础。余叔岩讲唱念时说:唱念要懂皮黄音韵:反切、四声、阴阳平、尖团、上口、十三辙。工尺、板眼要活用。某几个字同音(按:指四声),一味地固执高音高念、低音低念、就一定会成了直调,要运用“三级韵”,按高中低的工尺的变化搭配好,才能成为高低抑扬之调。对一个字要注意其厚薄。嗓子要能高、矮、哑、亮、宽、窄,要会用擞音。唱念跟场面要整,唱念得不合适,场面先生没法给你下键子。余叔岩之所以能有很大的艺术成就,是由于他:①多方求教,努力自学。⑨全面掌握京剧基本艺术,包括唱、念、做、打、翻,懂场面,会扮戏。⑧会的戏多,文武昆乱都拿得起来。④重视文化、钻研艺术理论、认真写作。⑤有正确的艺术思想和评判能力。这些都是余叔岩能够全面继承“谭派”老生艺术和开创“余派”老生艺术的思想和行动基础。但是不要忘记余叔岩当年学戏、唱戏下过多大的心、多大的功夫呀!!唱戏不能光靠一个人,一个人唱戏必须靠别人指导、辅佐(包括前后台人员)。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桂凤、陈德霖、程继先、裘桂仙、鲍吉祥、李佩卿、杭子和、王君直、陈彦衡、王荣山、贯大元等位,跟余叔岩在一起,或指教、或配演、或切磋琢磨,对余叔岩的艺术成长、成就都有莫大的关系。唱戏光想显白自己,绝对唱不好,甚至讨人厌。(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