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论坛上几个帖子,忽然也想说说这个问题。其实如果问出来,回答可能几乎是一致的,京戏应该雅俗共赏,内行和外行,戏迷和非戏迷都要能够欣赏,使他们都喜欢看。

可是这不过是个理想的状态。如果再问一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怎么办?也就是说,如果一出戏不能让内行和外行都喜欢,那么应该首先满足哪部分观众?是内行还是外行?是戏迷还是非戏迷?或者说,一出戏刚出来,还不知道它能否做到雅俗共赏,那么这时,是应该先满足戏迷,还是先满足非戏迷?

其实,只要问题摆在这儿,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有一致的答案,那就是先满足内行和戏迷,然后再设法争取外行和非戏迷。--这就是孟子那句古话“舍鱼而取熊掌也!”

事实上,这样一个明白的道理,经常会被否定。不仅是京戏,其它各种事情都有这种情况。为了争取观众,争取读者,争取订户,争取市场,照顾大都数低水平人的接受能力,首先就把内行或者说高水平的人开刀问斩,这些人满意不满意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让外行们满意、喜欢。

这其实是一种“家花不如野花香”的现象。既然你已经是戏迷了,无论如何你都会看一看的,那我就不管你的要求了。谁不看我找谁,谁不懂我争取谁,越是争取不到的,越耐心。这也正应了那句不雅驯的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十多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外来妹》,男主角是汤镇宗,女主角是陈小艺,有个情节至今难忘。陈小艺演的那个打工妹的企业破产了,姐妹们失业。汤镇宗演的那个香港老板从失业者中招聘了几个业务水平好的进自己厂,把大部分打工妹挡在了大铁门外。陈小艺演的这个角色属于受聘者,她出于侠义精神,恳求老板开恩,把所有的姐妹都招了进来,给一碗饭吃。老板用手一指厂区职工宿舍的灯光,说:“我首先要为她们负责!”

这个情节让我感动了好久。

对于京戏来说,也是这样。不管是传统戏还是新编戏,首先要考虑专家、内行、戏迷的感受,只有这部分人满意了,才说明那是一出好戏。然后拿出去给外人看,尽量考虑外行和非戏迷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最终经受住考验。

有些人,自己虽然也是戏迷中的一分子,却刻薄地把专家、戏迷称为“遗老遗少”,这四个字一出来,让人感觉就是到了应该活埋的份了。其实仔细想一下,现在哪还有什么真正的“遗老遗少”?便是70岁以上的老戏迷,也是五六十年前的新青年啊!都是踩着改革创新的路子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何曾是什么“遗老遗少”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编戏的导戏的演戏的,应该充分考虑内行和戏迷欣赏好戏的权利,内行和戏迷也应该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继承和创新。

牺牲内行和戏迷权益的所谓创新,其实就是狄仁杰帖子中那位小女孩所说的“歪路”

(明心斋 2001年9月6日)

本贴由明心斋于2001年9月06日19:31:07〖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